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舍弟诸葛亮
  4. 第312章 好东西没有别的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设置

第312章 好东西没有别的缺点,唯一的缺点就是贵(2 / 3)


铁矿,看到的最直观冲击,就是刘备军军工生产环节的分工和细化。

哪怕他看不见山脚下那些水力选矿工坊里的机械结构和原理具体是什么样的,但单看这个分工管理,就足以看出诸葛亮整治生产绝对高效。

还有一点让他震惊的就是:刘备军的劣质铸铁已经富裕到这种程度了么?在矿区还能直接拿铸铁铺设一条运矿的滑轨?

这种轨道粗如儿臂,还要铺两根,一丈应该就要用到百余斤生铁,哪怕只是铺设了几里路,那也有十几万斤铸铁了。

如果在袁绍那儿,这十几万斤铸铁拿来多铸几万把锄头铁锹,或者几十万个铸铁箭簇不好么?

仅仅看了一圈开矿炼钢铁的排场,辛毗就知道刘备的军工实力,远比他来之前想象的要更强,他内心“归顺”的念头也就愈发动摇了。

“刘备虽只两州之地,但毕竟无后顾之忧了,而且始终占据大义名分,保持得非常好。若是其治理地方、整军积粮也能做得比曹操好得多,这天下曹操未必抢得过……”

辛毗心中如是暗忖。

历史上他之所以投曹投得那么干脆,说到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曹操已经稳了。这一世他来刘备这儿,始终左右摇摆,也是因为刘备地盘小。

如今在吴会看了诸葛瑾修运河治水整顿圩田,展现了刘备军提升粮食产量、劝农生产的潜力。

到了江夏,又看到了诸葛亮主持下的军工筹备能力。

辛毗的投机之骨,终于有所软化。

……

辛毗的态度逐渐软化的同时,向朗的“导游业务”却才刚刚开了个头。

从矿山和选矿工坊离开后,向朗旋即带了辛毗前往炼钢厂和锻造厂。

在那里,辛毗浮光掠影地见到了高大的新式高炉。光是熔炉的尺寸和出铁时的场景,就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但辛毗也只能看出尺寸和规模上的变化,看不出这背后丝毫的技术原理。

“天下竟有如此高大的熔炉?每个时辰都能流淌出几百斤生铁水?为何雒阳和其他各地的熔炉造不到那么大、不能如此高效地出铁水呢?”辛毗虽然知道不太可能拿到答案,但还是忍不住追问。

向朗果然也无可奉告,从头到尾都只是让他看热闹:“这我便不得而知了,诸葛府君自有神妙异术,我虽略有机缘、听闻过两次,无奈才疏学浅,只能听懂一点皮毛。

好像是炉子用久了,就容易堵塞炉渣,导致炉子报废。而更大的炉子虽然产铁高效,造价也昂贵得多,如果解决不了炉子用久了就得拆了重建的问题,出于折衷便舍不得建得太大。

至于诸葛府君如何确保新炉子不会被炉渣堵住导致拆毁重建,我就不懂了。”

这话很官方,辛毗也无法质疑,好歹人家还把技术难点告诉你了,让你输的心服口服,只是没提解决方案。

看完炼铁熔炉区后,到了锻钢区,灌钢法的出钢过程,肯定不会给辛毗看,但钢料造好后,锻造铁甲的环节,却可以大大方方参观。

在那里,辛毗又看到了一件实验形式的新武器,那是一块弧形的巨大甲片,几乎可以和人的躯干主体差不多大。

甚至还可以看出甲片整呈背心状的形态,留出了伸展肩臂和腰部的空间。

“这块钢甲,莫非是直接挂穿在身上,替代胸腹和腰背的札甲?”辛毗看了之后,试探着问。

“佐治先生好眼力,确实是替代胸腹腰背札甲的。不过此物如今还在试验,无法量产,所以听说主公给袁青州的援助军械里,并不包括此物。

我荆州钢铁丰富,如今已经可以给军中提供足够札甲。再有一两年,连这种整片式的钢甲也可以逐步换装。只是整片的钢甲终究活动不便,不能给全身用,只能护胸了,就当是把护心镜放大两三倍。”

这两年里,诸葛亮也跟诸葛瑾请教聊过甲胄军工的后续发展,随着刘备阵营灌钢材料的富裕,诸葛亮也想过搞更好的甲,比如比如今的两当铠更好用的筒袖铠,增加除了躯干以外,其他部位的钢铁防护,把肩臂也保护起来。

历史上,筒袖铠也是诸葛亮改良的,所以这并不算开挂。

但诸葛瑾觉得,与其急于搞筒袖铠,还不如先把此前的两当铠札甲进一步优化,把胸腹变成一整块胸甲,降低加工难度,还提升了防御力。同时胸腹背这些大块的面积,本来就不用考虑活动方不方便的问题。

反正诸葛瑾也没指望让普通士兵靠钢甲保护全身,只要重点防护就好了。用钢铁保护四肢,那是将领和中高层军官才有的待遇,继续指望老式的鱼鳞玄甲就好,每片甲叶多费点工时、材料损耗,也是没办法的。

对于负责攻坚的精锐士兵,四肢还是只能指望厚实的布料或皮革来确保防护。于是就产生了今天辛毗看到这种试验品。

辛毗听说此物还在试验,一两年之内都未必能装备部队,更不可能增援袁谭,不由有些失望。

但他很快也意识到,这多半是刘备对袁谭听话程度的一种考验。这才眼巴巴赶着把刚刚试验阶段的好东西,拿来显摆一下,吊人胃口。

而且袁谭缺乏钢铁工业,也没有高效加工灌钢的生产工艺,就算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