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舍弟诸葛亮
  4. 第240章 不怕无耻,就怕对比
设置

第240章 不怕无耻,就怕对比(2 / 2)


另外,主公在就任扬州牧之前,家兄与家叔也曾单独领受陛下旨意,诛杀丹阳贼笮融、讨平祖郎,这些也都不是朝廷方伯之间的厮杀,而是与乱贼之战,家兄自当问心无愧。

至于去年秋天、主公收取下邳郡,那也是元龙势迫来投,不得已而收留之,以免他被吕布、曹操报复。曹操曾假借天子名义下诏、让主公不得介入灭吕之战,主公也忍了,没有打吕布。

所以我军所奉之诏,要么是讨伐称帝逆贼,要么是攻打其他割据自立不尊汉之乱贼,或是杀朝廷使者之贼。从头到尾,没有奉诏进行过汉臣之间的内战,主公又何必忐忑?”

诸葛亮一番分析,把刘备过去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奉许都诏书做的事情,全部梳理了一遍,指出其中每一件都是“为了大汉的整体利益,没有过同为汉臣之间的厮杀分赃”。

刘备听完后,终于豁然开朗:原来我过去四年的履历这么干净!要不是孔明帮着梳理,我居然都没意识到!

那还真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了。

而随行的其他将领,对于这番话倒是见怪不怪了,比如甘宁等人。

他们有的是根本不在乎什么大义,早就觉得这等乱世拳头大就是道理,主公真是太小心太珍惜名声了。

有的则是虽然脑子里有大义这根弦,但懒得费脑子多想,平时完全没梳理过,此刻也听得云里雾里,索性不去想了。

而刚刚投奔过来的高顺,则是感触颇深。

他跟刘备原先没什么交集,此番也是势穷来投,其实没多想过刘备有什么道德优势。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高顺居然有些惭愧。

因为他下意识跟故主吕布对比了一下,然后就越想越觉得不好意思。

过去四年,吕布打人哪有考虑义不义的?哪有考虑开战借口、名分的?还不是只要有好处就打,谁都敢打。

不说别的,单说刘备当年收容了吕布、吕布转手就把恩人的家偷了,这就逆了大天了。

高顺原先没想过这些问题,也可能是刻意不去想,他总是能心理暗示自己:

虽然温侯确实不要脸,但如此大争之世,天下诸侯都不要脸。

袁绍鸠占鹊巢逼死韩馥,袁术逼死那么多朝廷正式册封的汉臣牧守,公孙瓒弑杀上司刘虞,曹操随意残杀九江太守边让、因此导致兖州全境叛乱迎接吕布……

天下人不都这么干的吗?

刘备干过些什么,高顺原来没梳理过,也就这么混过去了。

直到此刻,被诸葛亮当面严丝合缝盘点了一遍,搞得高顺想装聋作哑都装不了了,被迫洗了一遍记忆,然后哑口无言。

高顺终于忍不住拱手拜服:“主公不必自谦、过去四年,天下诸侯谁人不曾奉诏?完全不奉诏的,那都是反贼了。

而诸侯之中,唯有主公只奉讨逆之诏、讨乱贼之诏,不参与汉臣之间的私利争夺,连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此番顺带着卫将军与右将军家眷、并奉诏讨贼的消息,来投主公,必是天意。

定是苍天有眼,知道天下外镇诸侯之中,唯有主公一心为公,以匡扶天下为念,还请主公主持天下大义!”

其他将领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甘宁也第一个带头,拱手请愿:“请主公主持天下大义!驱除汉贼!”

刘备原本还在自责的边缘犹豫,听属下一下子这么齐刷刷表态,顿时有些不适应,连忙说:“奉诏讨贼自然是要的,但陛下的讨贼之诏,也不是给我的。

依我看,不如先将此事知会河北的袁大将军,纠合各州勤王义臣之力,再从长计议。我军毕竟不比大将军,大将军所辖青冀幽并,再无后顾之忧,北达朔漠,南临黄河,可全力讨逆。

我处荆扬之间,四战之地,与曹贼接壤处无险可守,兵力又弱于曹贼,还不知道天下有多少诸侯肯相信陛下的讨贼之诏。若是有些佞幸之人,为了己利,故意假装不信陛下密诏、勾结曹贼以图进攻我荆扬,我军也不可不防!”

刘备这番话,也算是为后续讨贼定了调子,主要是安抚住高顺用的。

高顺肯定是希望刘备直捣许都,给董承吕布报仇,但刘备必须先剪除其他尊奉曹操、而不奉衣带诏的羽翼。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