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舍弟诸葛亮
  4. 第186章 发兵江夏
设置

第186章 发兵江夏(2 / 3)


之前,华夏历史几千年来,都是稳婆用手扯断婴儿脐带的,甚至有人还不洗手,甚至有情急之下拉不断用牙齿咬断的,什么五花八门的招数都有。用剪刀的当然也有,但剪之前想到烧煮炙烤的,几乎没有。

至于所谓的“产后风邪入体”,其实就是脐带断口这个主要的伤口处理不干净,会导致感染。尤其刚生下来的婴儿,身上就只有脐带口这一个伤口,抵抗力又弱,大部分婴儿感染死亡都是脐带感染而亡。

让古人用烧红的烙铁去烫脐带断口,这是不现实的。但如果把剪刀本身烧得微微发红,那几百度的铁在剪断的一瞬间,基本上也同时完成了伤口的烧结愈合。

如果是和平年代,诸葛瑾也不敢乱拿出这样的技术来,也得考虑马尔萨斯陷阱、人口爆炸的影响。但是现在战乱人口杀戮那么多,暂时也就没关系了。

而且这种东西推广也需要时间,也很难推广。如果只有刘备治下未来二十年人口爆炸,其他诸侯的领地没爆炸,也不会让大汉陷入马尔萨斯陷阱的。

诸葛亮听大姐说了这么多医学知识,也是有些好奇,隐隐约约觉得大姐似乎也有“久病成良医”的潜质,靠着自己给自己治、拿自己试手,说不定能渐渐成为“妇科圣手”,把那几个秘卷再结合实际继续细化推广。

诸葛芷自己似乎也有此意,跟赵云、诸葛亮闲聊时,便提到等自己彻底康复后,想给寿春城中士绅人家的妻妾看看,总结一下经验。

赵云虽然觉得没必要让妻子去做事,但考虑到妻子只是想研究研究,还是答应了。只是提了一个建议:

“夫人想找点事做,还是泽及万民的,为夫自然不会反对,不过事情繁杂,还是别劳累到了。夫人要做,且需招募一些年老有经验的稳婆,再延揽一些略懂医术的女子或女医官切磋,夫人只管钻研管领即可,不必经常亲自上手。”

诸葛芷也只是对做这方面的学问感兴趣,想总结经验,对于动手本来就兴趣不大,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等于是她本人只做“课题组组长”,实验员自然另有她人。

而一旁的诸葛亮,当然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价值,毕竟能降低婴儿死亡率的东西,配合上指数级的叠乘,会非常夸张……

或许其他人数学不好,不能理解“指数增长”的恐怖,但诸葛亮是绝对理解的。

诸葛亮觉得,这事儿如果真靠谱,倒是有必要在给主公的工作报告中,顺带多提一笔,不该由着姐姐这么慢吞吞实验总结。

于是他就问道:“大姐,不知这‘将磨砺后的剪刀煮沸炙烤、剪断脐带’的法子,可是只试了这一次么?后来有没有在其他妇人身上试过?”

诸葛芷得意微笑:“我怎么可能如此鲁莽,别说是之后了,便是在我之前几个月,就已经安排人在寿春城内巡访,找那些本就容易难产的妇人,用钱财药物馈赠、说服她们先试一试,最后也都是有益无害。

纵有难产、夭折的,也不是因为风邪,跟剪脐带无关,是原本就有其他疾病,或先天不足,也没人来闹。”

诸葛芷试的时候,也都是给穷苦人家免费医疗来试的,那些人听说是赵将军的家人白送药白给稳婆,谁又会拒绝?就算最后难产,也绝对不会怪到行善之人头上。

尤其是寿春百姓都已经知道,赵将军的夫人是姓诸葛的。

这个姓往那儿一摆,百姓得了好处,自然都给诸葛家人焚香祈福,还愿膜拜。身体没扛住的,也都承认是自己体质不好。

这个时代,人们连张角的符水没治好人,都只会怪自己心不诚,怎么会责怪做好人送药的呢。

诸葛亮听说后,才颇感欣慰,又问起大姐有没有留“实验记录”,诸葛芷便吩咐婢女找来几个卷轴,虽然写法跟后世的病历卡不太一样,不是很规范,但内容都是清楚的。

诸葛亮大致看了一下,觉得给主公的述职书信里,倒是有必要先把“炙烤剪刀剪脐带”这一条卫生建议,先写上了。

至少这条目前来看是绝对有益无害,也没风险的,最多需要花点钱,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磨得很干净的铁剪刀的。但如果剪刀不够,还可以官府出面,给民间的稳婆登记造册,登记过的“半职业稳婆”都配发一把剪刀,每次用过必须消毒。

……

数日之后,眼看时间即将进入四月,诸葛瑾那边,攻打黄祖的军备筹措,都已经完成了,马上就要出兵。

诸葛亮这儿,也即将准备随时接应陈登,先跟陈登联络起来。

而诸葛亮在接应陈登前的最后一封述职信,也送到了刘备这儿。

刘备看了一下,信件的前半部分,主要是交代了今年春耕季的水稻育秧工作。

还说江北二郡去年的冬小麦已经到了灌浆的时候,如今雨水稀少,麦粒估计可以灌浆充分、颗粒饱满。等收割之后,立刻就可以给田地放水,然后开始插秧水稻。

刘备对此很是欣慰,等冬小麦收上来,己方占领的五郡地盘,粮荒总算能勉强过去了。让孔明操心了那么久的劝农,大面积推广稻麦轮作,每年多一季收成,这可是神农之功,功德无量呐。

看完本职工作的述职后,刘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