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舍弟诸葛亮
  4. 第168章 曹操得其地利,刘备得其人和
设置

第168章 曹操得其地利,刘备得其人和(2 / 3)


四战之地,有些东西我们不拿,敌人就拿了。

既然不能明着抗旨,至少也要找些借口,比如将来让陈元龙制造一些紧张,诈称他准备提前起事、想在背后响应曹公,归附朝廷。

但是尚未举事,便被陈宫发现端倪,东窗事发,元龙兄不得不提前仓促举事。而此时曹军或许还未能攻到下邳,中间还隔着彭城郡、乃至东海西部数县。

这便会导致元龙兄欲直接投朝廷而不可得。道路阻断,为求自保,避免被陈宫杀害,不得不病笃乱投医,仓促投降主公,只因主公兵马近在凌县,与下邳只隔一下相。”

刘备听到这儿,终于眼前一亮,连带着鲁肃也投来了钦佩的目光。

这个“为求自保不得不”铺垫得好啊!

不愧是诸葛孔明!

刘备昨天其实也想过,他有陈登这张牌,哪怕曹操不许他夹击吕布摘桃子,他也要多多少少捞一块好处。

活人哪能给尿憋死?曹操说不许他得州郡他就不得州郡?没借口创造借口也得上啊!

至于具体怎么创造借口,才能又捞得多,又不得罪人,还不损害大汉忠臣的名声,这才是难点,以刘备自己的脑子,他昨晚想了一夜,并没能想通。

现在诸葛亮终于帮他把剧本都完善好了,这反应确实是快。

刘备摩拳擦掌追问:“若用此法,不知可还有其他需要注意之处?不会瞒不过曹操吧?”

诸葛亮也是一愣,他原本觉得大方针有了就够了,也没想更多细节。没想到刘备这么急于精益求精,诸葛亮也只好现场完善。

他加速摇了几下羽扇,忽然意识到有点冷,才把扇子放下,说道:“若非要精益求精,倒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届时让元龙兄起事之前,我军主力可以假作在其他方向有所举动,最好能跟曹操交代我们的攻打黄祖之事结合起来。

如果明年春天真要攻打黄祖的话,我们的军粮依然是紧张的,无法调动太多部队,估计最多也就能用一两万人,要五月份夏粮收获下来才能动用大军。

但哪怕是一两万人,我们也可以把云长、兴霸、子义的旗号都打出来,装作他们都去了江夏战场。然后只有子龙在寿春合肥等处提防,主公和益德的旗号则在芜湖,盯防孙策。

这样,元龙举事之前,我们在淮阴、海西一线的驻防兵力,就完全没有特地加强的迹象,还跟今年一样,是叔至、国让在防守。

此二将今年一直在提防后方之敌,监视吕布、孙策动向,不曾参与讨袁,毫无功勋建树,主公的请封奏表中从未提及过他们,曹操的封赏旨意自然也没有提过。

如若我们接受元龙来归时,只以此二将接应,则天下人都会知道我们是临时起意、迫不得已,而非处心积虑、蓄谋已久。”

刘备和鲁肃闻言,再次忍不住频频点头,大赞诸葛亮心思缜密。

连诸葛瑾也微微颔首,内心感慨:居然连这种剧本细节都想到了,这不就好比后世米国人的刑法套路,很多谋杀案律师,都要想尽办法让嫌疑人在描述动机时,尽量区分是“一时冲动、激情作案”还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

毕竟米国人的刑法是分“一级谋杀”和“二级谋杀”的,国内倒是不分但激情杀也算一个酌定从轻案由,业务上也就没那么讲究。

而阿亮才十八岁,能在几秒钟内想到这个思维方向,已属不易。

刘备把诸葛亮的话揣摩清楚后,继续追问:“既如此,我军在淮阴一线,明面上便始终按兵不动,只派叔至提防。

一旦元龙有所举动,也只以叔至他们领兵北上接应。大不了让他们官卑而权重,以都尉身份各领重兵。

只是如此施为,我军最终能拿到的,也就只有元龙能彻底掌控的些许地方了吧,也没法再扩大战果,否则还是会惹怒曹操,提前破坏双方关系——并非我贪心不足,实在是想看看,有没有可能更进一步。”

刘备提到陈到和田豫如今的官职都还比较低微,陈到后来跟随诸葛瑾去过一阵子柴桑,在灭笮融时还立过一些功,至今也只是都尉。

一个都尉理论上最少也就带两三千兵马,多的话也不太可能超过五千。而陈登起事时,为了稳妥起见,只带五千士兵北上增援换防肯定是不够的。

这就需要人才高配,小官带大军,这些都得提前暗中筹措起来,否则事到临头陈到的威望未必镇得住上万人的大军。

而田豫的立功比陈到还少,他连“豫章副本”的军功都没刷到,这两年一直在防御岗位上守家,所以至今还只是个别部司马,只能作为陈到的副将。他理论上能统领的兵力,甚至都不超过三千人。

不过这些问题,都是刘备自己操心即可,没必要让诸葛兄弟去处理。

而刘备最后那句话,意思就更明显了——如果是原先正常情况下,能确保陈登最终起事并顺利接收,刘备就该庆幸了。但谁让他现在有诸葛兄弟在旁边呢,已经做得这么好了,他还在幻想有没有可能稍稍拿更多。

没有人会嫌弃自己进步得太快的。

对于主公永无止境的“贪欲”,诸葛瑾看了一眼二弟,看到二弟面面相觑的眼神,他就知道该是他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