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舍弟诸葛亮
  4. 第136章 赵云:凭什么又是我诱敌
设置

第136章 赵云:凭什么又是我诱敌(2 / 3)


芷很快抓住了一个重点:

“所以,夫君这一路比张将军那一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随船携带、转运重型器械,便于攻坚得手?那淮陵城,莫非是直接濒临淮河筑城的么?码头上战船靠岸把器械卸下,直接就能投入战场?不知我军如今最大的战船又有多大?”

赵云听妻子居然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见识,但作为一个妇人能认识到这点,已经让赵云眼前一亮。

不愧是诸葛兄弟的姐妹,不一般呐。

赵云端起酒杯喝了一杯,随口回答:“如今淮河水军配备的船只,最大的依然跟五百人斗舰差不多,只是没有设置那么多层船舱。

去年孔明在海西、指点糜家人按照龙骨法造新船,说是要造重心低、平稳的船。所以最近刚造出了几条跟五百人斗舰一样大小的新船,但中段没有上层舱室,只有首尾有船楼和女墙。

这种新船,中间的甲板可以承载重型器械,便是云梯都能直接推上船,只要码头栈桥和船甲板刚好高度平行就行。我不甘心佯攻吸引纪灵,所以让人准备了两架不算大的云梯车,已经试过了,可以装在甲板上,到了码头直接铺板卸货即可攻城。”

赵云对于目前的装备情况,其实也算是满意了。如果没有诸葛亮去年在广陵郡的造船业方面先开些小挂试点,造出有龙骨的低甲板船只,赵云连船运云梯都做不到。

传统斗舰的上层建筑太碍事了,甲板上都没地方放云梯,就算硬放也会重心过高,可能一个浪打过来或者一阵风,船就翻了。

诸葛亮试造的新船,在装上云梯后依然晃晃悠悠的,需要风平浪静的日子才能安全行军,风浪大同样不行,就算船不翻,甲板上放的云梯车也会在船体倾斜时掉进河里,哪怕在轮子两侧卡木楔也扛不住。

而且目前似乎只能运载一丈五尺的器械,最高不超过一丈七八尺,否则就危险了。

诸葛芷静静听着夫君的解释,听完后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既然船短时间内改不了,那能不能找阿亮看看,把云梯车改改?如果能有更好的攻城器械,而且能直接运到城外码头,一卸货就突然奇袭,袁军定然猝不及防。”

赵云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云梯车从战国公输班研制,至今已七八百年,后人虽有改动,但也只是略微调整。指望孔明先生十几天内有新的改良,也强人所难了吧?”

诸葛芷想了想:“不试试怎么知道,我记得大哥给过阿亮几个密卷,多有工巧奇思之学,说不定阿亮能举一反三呢?

再说了,我大哥居然给妹夫分配佯攻的差事,那就得负责到底嘛。大哥负责不了的,让阿亮搭把手也是应该的。”

赵云不想太麻烦,只是低声说:“孔明先生这两个月忙于育秧,会不会太劳烦了?”

诸葛芷不由笑了,她显然比赵云更了解弟弟的近况:

“放心吧,三四月间算是一个相对清闲的时候,育秧要在二月中开始育,要到四五月间往田里漫灌大水、把土壤松动,便于稻子秧苗的根系松动,好把手伸到根底部、连根整个拔起来,不损伤根挪到大田里改种。

现在刚好是秧苗在小田里生长的阶段,还没到灌水拔苗移栽的时候,阿亮应该能有半个月空闲。”

赵云闻言,不由肃然起敬。

他一直以为,自古以来就没有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稻麦轮种两季的情况。诸葛兄弟能想到此法,还能实验,已经是天人之才。

没想到,自己妻子一介女流,也这么爱学习,能把育秧拔苗插秧的务农手艺了解得这么清楚,不愧是诸葛家的女儿。

有了妻子的背书,确保不会耽误诸葛亮的神农大业,赵云终于壮起胆子,第二天一早提了一些礼物,带着妻子去小舅子那儿,诚恳求教。

诸葛亮如今负责育秧工作,同样是住在淮阴,因为淮阴地处射阳和海西之间,两头都照顾得到。忙的日子诸葛亮会在外面下田视察,闲的时候就回到淮阴小住。

……

次日上午,赵云和诸葛芷来到诸葛亮住处,但却依然没见到诸葛亮,反而是黄月英来接待他们。

这着实让赵云有些忐忑:“先生可是公务繁忙么?听说最近育秧闲暇,尚未到拔苗之时……”

黄月英倒是爽朗,她身上同样洋溢着新婚后的神清气爽,言笑晏晏地说:“没有!这十几日都不忙,但阿亮他向来闲不住,说前些天腰累得弯了,一大早遛马去了校场,说骑骑马射射箭,松弛一下筋骨。”

赵云一听,顿时找到了报恩的机会:“不早说!是我疏忽了,先生要强身健体,自来找我便是,我定然悉心教导。如今还在校场么?不如我立刻赶去……”

黄月英:“不必了,阿亮说了要回来用午膳的,没多久了,赵将军现在去,说不定反而错过。”

赵云也就没再言语,只是恭恭敬敬把礼物放下,让诸葛芷陪着黄月英聊了一会儿天,他自己去院子里打熬气力,等到午时初刻,诸葛亮果然回来了。

诸葛亮看到赵云登门,也有些尴尬。这还是赵云成亲后第一次登门,如今毕竟算是他姐夫了,如有所求,也不好意思拒绝。

跟几个月前,去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