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贞观新丰尉
  4. 第三百五十一章 都怪侯君集
设置

第三百五十一章 都怪侯君集(1 / 2)


凤州衙门,二堂。

上佐、参军齐聚,共议尚书省符文。

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一般的符文,朝廷制定了,地方上连多一句话的意思都没有,乖乖领命就是。

偏偏这道符文的内容影响太大,也只能议一议了。

内容也不复杂,在县-里-村的三级架构中,生生插入乡的架构,变成县-乡-里-村的四级架构,每乡设乡长一人、乡佐二人。

司户参军龙亚仁一肚子气:“三省是在干嘛?闭门造车吗?增加一级架构这样的大事,他们一拍脑袋就决定了?”

录事参军杨当头吃了口茶汤:“多养几张吃闲饭的嘴倒是没事,可他们要有权力!插在县、里之间,多了那么一道横亘的机构,会不会影响诸县控制里、村?”

治中文嘉陵叹息:“本官觉得,乡与里职能重叠,遇事时,可能两级都要管,也可能两级都撒手,互相推诿。”

还真别说,相互推诿这种事,在官场上屡见不鲜。

要说哪家错了呢,还家家都有理。

柯斜看了眼强仲豹,强仲豹吃完茶汤,淡淡一笑:“本官觉得,乡与里的设置,不是不好,只是两套体系应该冲突了。”

“感觉就像是做麻辣鸡,结果加了一碗糖进去。不能说麻辣鸡不好,也不能说糖有问题,总归是不合适。”

负责记录的录事史罕父杵显然吓到了,没想到凤州的官员胆子那么大,连三省的符文都抗拒!

还真不是凤州僭越,这年头的地方确实有一定的自主权,以调整朝廷符文的影响。

柯斜点头:“既然意见基本一致,凤州由本官上表,不遵这道符文,维持旧框架。”

强仲豹开口:“下官附议署名。”

连公西赞名都附议,这一道符文在凤州就正式作废了。

地方不是没有权力拒绝朝廷荒诞的符文,只是官员们懒得为地方着想,反正损害的也不是自己家利益嘛。

弊政多半是这么来的。

凤州官员明文拒绝尚书省的符文,在大唐都引起阵阵骚动。

胆子也太大了,你就是不想执行这脑瘫的符文,阳奉阴违得了呗,这么直接顶上去,前途不想要了咋地?

是朝廷不要颜面了,还是尚书省脸不痛啊?

天子也无奈,这个柯斜,虽然多数时候是一副油滑官吏的嘴脸,可硬起来,除非将他除官,否则头铁程度不下于魏征。

迁为正四品上尚书左丞的杨纂出班弹劾:“凤州不遵尚书省符文,是为大忌。长此以往,天下诸州群起效仿,朝廷将无法制约。”

民部尚书窦静也在今年卒于任上,此时只有民部侍郎卢承庆顶上了:“当日议及乡一事,民部就表示极力反对,奈何胳膊拧不过大腿。”

“地方上不认可这一符文,臣以为可以择地试行,然后再行推广,而不是没头没脑地全面铺开。”

吏部尚书侯君集打了个哈哈:“凤州拒绝施行,多简单呐,凤州刺史柯斜免官,换一個对尚书省言听计从的刺史上去就是了。”

所有官员都用怪异的目光打量着侯君集,谁也不知道他在说正话还是反话。

不是,侯君集这话,听上去怎么感觉像在嘲讽?

这不太像侯君集的为人嘛。

侍中杨师道出班:“本官以为不妥。哪个地方反对就把刺史换成听话的,长此以往,朝廷还能听到一句真话吗?”

虽然这柯斜与自家的关系一言难尽,可不代表杨师道就会因私废公。

就事论事,容许朝堂、地方有不同的声音,不搞一言堂,大唐才能健康的延续下去。

中书令温彦博微笑:“既然有意见,何妨容许它存在,待三年时间再看优劣?”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表示赞同:“身为朝廷重臣,要有容人之量,得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而不是仗着权势一意孤行。”

杨纂整个人都懵了。

不是,本官虽然与凤州刺史柯斜有不大不小的过节,那也不是你们让本官一个人背锅的理由吧?

增设乡一级的构想,可不是本官提出来的!

杨纂本人的话,并没有刻意针对的意思,只是就尚书省与地方的分歧陈述一下意见的,怎么就演变成这模样了?

都怪侯君集!

要不是他在拱火,叫着要免了柯斜,哪里会一步步推到这荒唐的地步?

谁都知道,侯君集是想让柯斜这心腹爱将回长安,只要涉及柯斜的事他都要阴阳怪气地推一把。

脾气暴躁、孤僻的侯君集,都学会阴阳怪气了啊!

朝堂还真是一个大染缸。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开口:“增设乡一级,是经过政事堂共议的结果,凤州有保留意见可以暂缓实施,其他地方执行!”

国策不见得都完美无瑕,不论对错都要实施下去,总不能天天坐而论道吧?

房谋杜断,房玄龄掌了那么多年实权,决断的短板多少补上去了。

特进萧瑀拉着老脸哼哼:“凤州为什么强烈抗拒,朝廷就不问问缘由?仅仅是柯斜那后生个人反对就算了,可从别驾到参军都署名反对,还不够说明问题么?”

柯斜举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