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贞观新丰尉
  4.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天灾
设置

第三百一十七章 天灾(1 / 2)


陇右山崩,大蛇频现。

山东、河南、淮南大水。

幸亏这天灾人祸是在大唐,好歹还能抚恤,要是在前朝末年,有谁管伤亡多少呢?

脾气暴烈的宋国公再度被启用,任命为安抚使,使赈灾各处。

“为大唐、为子民,臣萧瑀不惜粉身碎骨,更不惧流言蜚语。”萧瑀振振有词。“不过,救灾如救火,刻不容缓,臣请陛下准臣先斩后奏、调用诸州团结兵。”

还得是杀气腾腾的萧瑀,才能镇得住乱哄哄的局面。

不管哪个年头,都有为非作歹之徒,天下越是有灾难,他们越是发财。

平素三十文钱一只的鸡,到遇灾时就涨到一百文钱,就问饿着肚子的灾民买不买!

软弱的官人视而不见,有立场的官人会斥责,喝令改正。

遇上萧瑀嘛,大概是一刀了之。

调用团结兵,才是萧瑀能治理灾区的底气。

天子望了一眼柯斜,柯斜出班回应:“灾区内的团结兵,安抚使尽可在职权范围内合理使用。”

萧瑀轻啐一口。

这个小滑头,真是把路都堵完了。

柯斜的意思,灾区之外的团结兵,萧瑀不用调度,使用团结兵也得合情合理,否则兵部司不认。

兵部司责任推得干净,倒也情有可原,反正一些过火的事,萧瑀扛得起,柯斜可熬不住。

洛阳审讯时打死人的事,换柯斜早回家耕田去了,萧瑀啥事没有,就是闲在家里领俸禄。

“另外,团结兵施行了一套功勋制度,安抚使可以按功勋高低决定使用顺序。”

柯斜给萧瑀提了個醒。

萧瑀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功勋高的,可不就意味着赈灾经验更丰富?

算他娃儿有点良心。

谏议大夫庄伽出班举笏,摇头晃脑:“此等灾民,应幸生于我大唐,君臣怜悯子民,不使饥寒毙于道。臣庄伽为大唐贺,为灾民贺。”

听听,这是人话吗?

萧瑀大步过去,一象牙笏拍到庄伽脸颊上,两颗带血的大黄牙从庄伽口中喷出,半边面颊瞬间肿成猪头。

“大灾大难时,纵然不能为灾民尽力,也别在这里放屁!”萧瑀横眉竖目。“再听到你说这些屁话,老夫把你扔灾区,让灾民炖了你!”

谏议大夫盖文达取笑道:“宋国公还是老了,笏板都使得没力了。”

盖文达的意思:你咋不再用点力呢?

萧瑀瞪了盖文达一眼:“胡说什么?老夫没老,就是佛法修得更精深了,《毗尼日用切要》你懂不,你不懂!”

萧瑀不服的意思:汉子不能说快、不能说老、不能说无力!

修身养性懂不懂,佛法有成知不知?

盖文达表示,要不是你闪烁的眼神,说不定我就信了。

天子咦了一声:“《毗尼日用切要》?没听说过这本经卷啊!”

萧瑀得意洋洋地挺胸凸肚:“这不是佛经,是律仪,意为日常修行的戒律纲要,是见月律师所著,某个后辈晚生转送与我的。”

“其中所言,极符佛门要义,譬如‘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深得慧眼之意。”

柯斜差点笑出声了,想不到萧瑀平日严肃,一说到佛法就原形毕露了。

贞观天子对道佛两家其实都有点研究,虽然明面上倾向道家,可长孙皇后小名叫啥?观音婢啊!

所以,要贞观一朝完全压制佛门,真的不现实。

天子哼了一声:“让襄城抄录一本,入宫送给皇后。”

萧瑀欣然领命。

律仪嘛,推而广之当然更好。

侍中魏征对于僚属被揍,早已麻木不仁。

不知道庄伽的脑子里装的是啥,在这悲伤的时刻,非要玩什么煽情,玩脱了吧?

天子大约觉得再这么说话不妥,干咳一声:“司农卿郭嗣本,出具文牒,卫州黎阳仓、荥阳洛口仓、洛州河阳仓存粮,尽数归安抚使萧瑀调用。”

“兵部司交付安抚使铜鱼符,以供宋国公差遣团结兵。”

历朝历代的虎符,因为避讳,在大唐改成了铜鱼符,朝廷官员调用府兵、镇兵、戍卒、团结兵,都需要有铜鱼符才使唤得动。

郭嗣本领命,忽然开口:“陛下,司农少卿武士棱卒于任上,司农寺痛失一员得力干将。”

“臣郭嗣本冒昧,向朝廷索要一名干将补缺,不知陛下能否准许。”

别以为司农寺是啥香饽饽,农官而已,累的时候能累成狗。

所以,即便司农寺的品秩在诸寺中仅仅次于太常寺,位置同样少有人问津。

“索要”二字,道尽了司农寺的辛酸。

“司农寺不是还有少卿李纬吗?”尚书右仆射高士廉疑惑地问。

房玄龄适时翻了个白眼。

虽说当了宰辅,气量也宏大,可房玄龄对李纬(注)就是看不上眼。

无关过节,但一介农官,成天把胡须弄得飘飘欲仙,就是看不顺眼。

当官难,难入上官法眼。

不拘容貌服饰,人家骂你邋遢,丢尽天下官员颜面;

讲究一点吧,明明也没耽误事,偏偏上官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