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贞观新丰尉
  4. 第二百七十四章 寡妇睡觉
设置

第二百七十四章 寡妇睡觉(1 / 2)


对侯君集的赏赐,出乎所有人意料。

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因编撰《贞观律》有功,拔擢为司空。

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都是正一品,在隋朝到唐朝,三公多数时候都是虚职,偏偏长孙无忌的司空是实职。

理论上,三公无所不统,三省六部九寺都可以管辖。

《贞观律》为唐律的基础,更影响到此后千年的律法准则,仅这一点就能说明长孙无忌的本事非凡。

空缺的尚书右仆射,由高士廉递补,这是高士廉第二次跨入宰辅行列。

高士廉留下的吏部尚书之位,着兵部尚书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位空缺。

论品秩,吏部尚书与兵部尚书持平,都是正三品。

论地位,吏部是六部之首,算是半个宰辅。

礼部尚书、英国公卢宽,徙左卫大将军。

同州刺史、永宁郡公王珪,再度进入朝堂,接任礼部尚书。

王珪与高士廉一人坑对方一次,扯平了。

柯斜叉手:“恭喜堂尊出将入相了!”

侯君集笑骂:“滚犊子!要不要给你家阿耶换个位置?”

侯君集的意思,想调换柯恶为吏部郎中,自然权柄大增。

柯斜却婉拒了:“堂尊心意,下官领了,但阿耶早有退意,不适合这锐意进取的位置,只能愧对厚爱了。”

“堂尊只关照他不受恶意针对就好。”

侯君集难得地大笑。

要是柯斜真同意这提议,侯君集也能办到,彼此的关系却难免受点影响。

只要给柯恶公正,对侯君集来说,完全不是事。

身为尚书,给僚属公平公正,不是理所当然吗?

侯君集走后,柯斜在寮房里没滋没味地品了半天茶,一言不发,烹制茶汤的掌固人都麻了。

侯君集一走,柯斜可就是寡妇睡觉——上头没人了。

李海岸与刘君昂对视一眼,赶紧低头批阅文牒。

兵部的大框架摆在那里,缺了谁都能正常运转,区别不过是运转得流利与否。

午膳时刻,吃了一碗麻辣凉的槐叶冷淘,柯斜才摆脱了低迷的情绪。

相对而言,自己这棵树虽然不是太大,却也应该为下面的树苗挡风遮雨了,总不能一辈子奢望头上有好大一棵树吧?

打了個哈欠,柯斜干净利落地下衙,却见兵部院门处站着尬笑的雍州团练使母森山。

柯斜扫了母森山一眼:“堂尊徙为吏部尚书了,要找他得去吏部。”

母森山尬笑:“郎中说笑了,我是什么角色,也配找尚书啊!找的就是郎中。”

柯斜边走边说话:“咋,兵部司有陷马坑,你不敢进去啊?”

“嘿嘿,就是儿郎们听说陇右道的团结兵又分润了一大笔,眼馋。”母森山咧嘴傻笑。“下官就想着,郎中下次用兵,能不能紧着雍州团结兵使?”

六千三百余人的团结兵,遇到战事,不说全部抽调,抽个三千人也不影响地方秩序的。

柯斜一声嗤笑:“用兵之事,谁敢说一定如何?不过是适逢其会而已。”

“回去好生练兵,别拉胯了,该用你们时,本官也不会说刻意撇开。”

也就这点出息了,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揍,也不想想陇右道团结兵最后死了多少人。

将近二成战损,这还不是打逆风局啊!

如果可能,这些团结兵还是尽量不上战场的好,毕竟当年已经为大唐流过血,努力争取颐养天年吧。

当然,感慨归感慨,得用上团结兵时,柯斜也不带一丝手软。

慈不掌兵。

-----------------

兵部每天的点卯依旧继续,侍郎崔敦礼成了兵部实际的话事人,规矩并未发生改变。

侯君集时期没有早晚参,现在同样没有,因为崔敦礼仅仅是侍郎,早晚参名不正言不顺。

兵部四司,崔敦礼掌总,分管兵部司、职方司;韩瑗分管驾部司、库部司。

柯斜看得出来,韩瑗对兵部司的具体职责很有兴趣,可惜他的资历、能力都不足,管一管兵部里的杂事还绰绰有余,涉及征战就抓瞎了。

“柯郎中、李员外、刘员外,近期有高昌人登门拜访、重金相酬的话,陛下有口谕,但收无妨。”

崔敦礼踱到兵部司寮房,认真带话。

李海岸、刘君昂面有喜色。

哈哈,奉旨收贿赂,怎生一个爽字了得!

柯斜坐直身板,认真地回话:“此命,恕下官不敢从。兵部司官员如果能被番邦轻易接触到,下官不敢想像是什么场景。”

“非要如此,则下官请求调离兵部司。”

别说是口谕,就是手持免死金牌,照样有人死得凄惨。

崔敦礼神色自若,扫了一眼李海岸、刘君昂:“你们呢?”

二人犹豫了好久,才别别扭扭地开口:“下官附郎中议。”

柯斜的态度坚决,多少是影响了他二人。

仔细想想,这道口谕多少有点钓鱼的意思啊!

真咬钩了,这辈子的前程,大概也到顶了。

崔敦礼倒也不勉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