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贞观新丰尉
  4. 第二百一十五章 比不了
设置

第二百一十五章 比不了(1 / 2)


驾部司的重点职责就三大块,驿、马、备运车,都是格外耗费钱粮的,连兵部自身维系都吃力。

备运车这一块,都是大明大亮的,并不怕查,但每次御史台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难受——谁让御史台连一乘备运车都捞不到?

驿所这一块,相当耗费力气,陆驿、水驿、水陆相兼驿。

三十里一驿的制度,虽然耗费巨大,却保证了消息的及时传递。

马周半真半假地试探:“听说驿所都开始挣钱了呀,帮人带信,不拘远近,十文一封。”

柯斜摆手阻拦了面红耳赤的驾部郎中,一本正经地探讨:“在不影响本职的情况下便民、利民,是件好事。”

“从古至今,在外的游子总是让家人牵挂的,特别是遇上战事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驿所传递书信,至少让家人知道他还活着。”

“当然了,现在的量还养不活单独一个体系,待日后发展起来,这一块要进行军民分割。”

驾部郎中万万没想到,柯斜竟然是明目张胆支持他们干私活。

当然,一些该规范的地方,还是得搞起。

“书信、份量不重的干货,可以慢慢试着推行。生鲜、腊肉、蛋、菜,暂时没那個条件,尽量不接。”

“干货,上了斤的,可以给予一定优惠,按斤计价。”

“但是,每一样物品,必须当面封包,且逐件登记出处、寄件人,便于日后追查。”

“各驿所之间的额外利益分配,驾部司得一碗水端平了。”

柯斜点了点驾部郎中。

驾部郎中连连点头,其实连捎带书信他们都是偷偷摸摸地挣外快,想不到员外郎竟然公开支持,甚至还定了个调子。

偏偏柯斜不是泛泛而谈,每一句话都言之有物,让驾部司有明确的方向改进。

这话听上去有点好笑,但柯斜在兵部的地位奇特,论品秩有点低,论话语权,尚书好像还没驳回过他的意见。

重要的是,柯斜为职方司烈士争取待遇的事,把他的威信提得很高,三个郎中从来没把他当下属看过。

马周沉吟不语,唐临击掌叹道:“好诗!员外郎的意见,本官以为可行,且应大力推广,不能只捎带官吏的书信。”

细细想了想,马周看向柯斜:“涉及一整个体系的问题,你我说了都不算,得报到政事堂及陛下面前商讨。”

这个问题揭过。

下一个问题:马匹。

张行成恢复了几分活力:“按朝廷制度,都亭应该有七十五匹马,但我看了簿籍,只有六十三匹,数量不够吧?”

都亭,指的是都城的驿所。

驾部郎中叹了一声:“这不是驾部司自身的问题。”

张行成表示听不懂。

柯斜解释:“太仆寺每年上交的马匹,好马进了殿中省尚乘局,剩下的马匹补充各卫、府,然后才轮得到驾部司。”

“驾部司得到马匹,还要优先补充备运车,然后是各地驿所的驿马,有战事区域优先。”

“去年到今年的驿马,优先于陇右道、营州方向,长安驿只好委屈了。”

东宫的马匹与太仆寺无关,太子仆寺的存在,类似太仆寺的缩略版,其下的厩牧署在陇右自有牧群。

太子仆寺的马匹,就更指望不上了。

即便太仆少卿张万岁努力促进马匹繁衍了,整个大唐的马匹缺口依旧大得惊人。

就连突厥马,也安置了许多进陇右,依旧是杯水车薪。

抛开驮马不算,即便是一个步兵团,也有接近三成的骑兵,整个大唐五百九十四府,每府至少三团,哪怕全是步兵团,也要十八万战马!

张行成默默点头,草写了意见:驾部司驿马数量不足,建议调整划拨马匹的比例。

能写这话,张行成知道,多少是冒了点险的。

能调整谁的马匹?

殿中省尚乘局的啊!

尚乘局养的是谁的马匹?

贞观天子的啊!

要从貔貅天子嘴里抠出马匹来,难度不小。

天子怒不怒的,张行成没考虑过。

至于说一千六百三十九驿所都核查一遍,以现在的盾牌式算盘,得多少人才够用?

抽查,也就成了必然。

“渭南驿,马三匹才应该给一名驿丁,为什么多出一名驿丁?”

“山川险峻及江南、岭南湿热之地,皆应给蜀马。那么,曲州为什么不用蜀马?”

不得不说,张行成端正态度以后,提出的问题开始犀利了。

其他问题由驾部郎中回答,柯斜只回答曲州的问题:“曲州地处乌蒙山脉,山势陡峭、落差极大,多盆地、谷地,蜀马在这里不顶用,必须用矮小精干的乌蒙马。”

还有这一说?

张行成表示,开眼了。

兵部四司,被查出来的细节问题不少,但没大问题。

只要不是太违背原则的问题,御史台也只顺带提了一句,没在上头深究。

御史台的人离开,兵部员外郎李海岸看向柯斜的目光完全变了。

区区一介兵部员外郎,你怎么就摆出了兵部侍郎的架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