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贞观新丰尉
  4.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那味了
设置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那味了(1 / 2)


御史大夫韦挺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施仁政,免了御史台官吏的早晚参,这就叫放衙。

“御史台只需要用心做事,这些繁文缛节能省则省。”韦挺倒是挺开明的。

早晚参不仅是下面官吏烦,就是御史大夫自己也腻味得很。

一天天的不做事,拉一群人站这里喊口号还是面面相觑?

有什么事,不能吩咐治书侍御史下传?

“台院、殿院、察院,首座各自把事务安排好,少给台内添麻烦。今年要打造政通人和形象,有什么问题尽量拖半年。”

形象工程嘛,了解,当年杨广不就用丝帛包树来着?

好在大唐的君臣虽然也挺要面子的,做事却多少有点分寸,没那么夸张。

也就是说,今年本来该秋决的人犯,能让他们活过冬天,明年再死。

虽然一般处决人犯是在秋天,可不还有一个“斩立决”么。

“殿院这一头,胡商的事先放放。”韦挺留下崔仁师与柯斜,说话很直接。“这几年要靠商税弥补之前的亏空,不能乱。”

了解,为了钱,脸先不要了。

“要考虑的不仅是税赋,胡商要住旅馆、租民居,要雇佣大唐子民使力气,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考虑清楚。”韦挺讲得比较透彻,怕柯斜不服。

强压嘛,面服心不服,犯不着。

柯斜倒是微微诧异,想不到这位名声不显的堂尊,在民生、经济领域还有如此造诣。

柯斜叉手:“下官理会得,是下官急躁了。”

没办法,秩序与财富,总得优先一样。

崔仁师看了柯斜一眼,很诧异。

原以为柯斜只是为萧瑀看重,可到现在才知道,居然连韦曲出身的新任御史大夫都得考虑说服他。

“对了,察院监察御史里行马周,到六百里之外的凤州监察,估计是得罪了人,凤州治中行文牒状告马周违律,一顿一只鸡。”

韦挺看了崔仁师与柯斜一眼。

大唐开国到现在,是有那么一条规定,朝廷官员到地方,不得吃肉,有点奇葩。

不晓得制定《武德律》的裴寂他们,是不是佛家的信徒。

就凭当过新丰尉的经历,柯斜就可以负责任地说,从来没有上官下去不拿肉招待的,除非地方官已经不想走仕途了。

马周帮过柯斜,柯斜也不能无动于衷,帮助是必须的。

何况,不趁着马周没成长前抱大腿,等他的腿有大象粗了,柯斜就抱不上了嘛。

崔仁师摇头,目光移向柯斜。

虽然崔仁师当过地方的录事参军,对这些手段却不是太熟。

柯斜微微思索,伸出两根手指头:“标,可以明确回复凤州,鸡不是肉;本,还需要一个够分量的人压一压。”

崔仁师忍不住笑出声。

好嘛,这是真要把“禽类不算肉”的民间说法抬出来了。

韦挺嘿了一声:“听你这意思,本官的分量差了点?”

柯斜点头。

-----------------

朱雀大街第二坊,是开化坊。

东半坊,是大名鼎鼎的宋国公府。

萧瑀在隋末尽散家业给族人,只留了祠堂祭祀祖先,这一個超大的园子,是太上皇在位时赐给萧瑀的。

退出权力中心虽然有所不甘,但长子萧锐能尚襄城公主还是一件好事,所以萧瑀也没多沮丧。

让他夫妇都高兴的是,襄城公主明确表态,不另置府邸,只在园后造府邸,以便早晚礼参公婆。

按现在的制度,公主可是不需要拜公婆的,毕竟有个君臣之别。

可襄城公主这样说了,哪怕只是一个态度,萧瑀依旧眉开眼笑。

大郎能娶那么一个知书达礼的婆娘,自己离开朝堂也值咯。

“阿郎,外头有个青袍小官,提了一盒火晶柿饼、一坛果酒,自称是你属下,来求见哩。”

老家丁入游廊禀报。

萧瑀眉头一挑,拨动念珠的手指顿了顿:“我这冷灶,也有人烧?”

官场上,讲究的不是人走茶凉么?

柯斜被请入厅堂,看到着常服、转二十七颗念珠的萧瑀,不禁微笑:“宋国公府上,果然虔诚信佛。”

不仅是信佛,还有些走火入魔了。

萧瑀舍了三个女儿为尼,其中出家年龄最小的那个才三岁。

“老夫已经退出朝堂,不过是闲云野鹤了,又何劳柯御史挂念?”萧瑀的话,多少是透着酸气的。

等你离开这个特大宅第,再说闲云野鹤吧。

就现在,你这鹤比猪还肥。

柯斜笑了笑:“上官虽然不在御史台了,可下官念及上官的耳提面命,总是有一种幸福感。”

“有长者关心晚辈,担心他行差踏错,虽然念叨是勤了些,也是为他好嘛。”

“下官每天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听国公说话,看国公做事,也受益匪浅。”

呕,有那味了。

萧瑀老汉显然还经受得起这集千年之马屁大成,直接摆手:“别说那话恶心人。你能登门看看失势的老夫,就已经是很大的情分了,犯不着来虚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