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贞观新丰尉
  4. 第一百零一章 殿中侍御史柯斜
设置

第一百零一章 殿中侍御史柯斜(1 / 2)


正月初八。

四更一点,城门开。

五更一点,宫门、皇城门、坊门开。

幸亏在恶阳戍时,柯斜也是起得那么早,否则还真受不了。

当然了,睡得更早。

柯南梦打着灯笼,早早牵马在乌头门外候着,笑容灿烂无比。

柯斜履新,得有一个好兆头嘛。

再说,品秩好歹是升了一级,可以说右迁了。

在渐渐频繁的鸡鸣声中,到了朱雀门,柯南梦自己牵马找地方安顿了,左骁卫轮值翊卫检查过告身,摆手让柯斜入内。

沿顺天门大街过鸿胪寺,左拐过宗正寺,就到了传说中的喷子集中营——御史台。

台院、殿院、察院,身上的服饰与其他官员一样,只有头上的冠是司法一系独有的法冠,也叫獬豸冠。

取獬豸的名称,是因为獬豸是传说中分辨曲直的神兽。

冠高五寸,以不涂漆的丝帛包裹铁制的冠柱,所以也称铁冠。

涂漆的丝帛做的官帽,则是俗称的乌纱帽。

柯斜找到殿院的位置,排到了第四个位置。

现在的殿中侍御史只有四员,令史八人,书令史十人。

卯时到,御史台二把手治书侍御史手持卯册出来点卯,官吏应卯,迟到的笞二十。

治书二字源于汉宣帝,令侍御史二人治书(管理图籍文书),唐朝的书籍因为避讳的原因,多写为“持书”。

点卯完毕,三院的官吏步入御史大夫的公房——也叫寮房,参见堂官。

按规定,下衙之前也应该参见堂官。

早晚两次参见,叫早晚参。

某天堂官发话,这两天不用早晚参了,那叫放衙。

御史大夫温彦博看到柯斜,脸上难得地浮现出笑容:“想不到你这后生离了新丰,在突厥处也锋芒毕露。可惜,你来晚咯,本官在御史台也呆不得几天了。”

御史台内的官吏都微微诧异。

还是有几個人知道柯斜的来历,但温彦博点明,则将庇护的意思表现得很清楚。

柯斜叉手一笑:“还得提前恭喜上官了。”

温彦博点名:“令史陈钱、书令史毕厚,你二人就是殿中侍御史柯斜的僚属了。殿中侍御史秃兀,是殿院首座,你多与他亲近。”

秃,汉姓,源于祝融的妘氏。

“马周,你蒙陛下青睐,得入察院。但监察御史八名满额,你只能成为增设的监察御史‘里行’。”

里行,额外增设的官员,临时工,同工同酬,马周是世上第一个里行。

里的繁体字与裹相似,所以有些典籍也记载成裹行了。

柯斜张了张嘴,倒是真没想到与这位青史留名的人物同时进了御史台。

狂放不羁的马周经历了社会的毒打,老老实实在常何府上当门客,因为替常何写出条理分明、针对时弊的文章,被天子问起,常何也没刻意阻拦,让马周入了天子法眼。

等等,时间线好像有一点偏差哦,正史的马周当监察御史里行是在贞观六年。

所以这个大唐,是不是正经的大唐呢?

有了温彦博的话,殿院的同僚们态度就很温和了,首座秃兀对柯斜也没什么要求。

“这个月,你跟着我上朝,学习怎么纠正朝堂仪容。常朝是逢一、五、九上朝,不要错过了。”秃兀微笑道。“平时你看着什么感兴趣,问过之后就可以试着上手了。”

柯斜露出纯朴的笑容:“首座,听我阿耶说,有人在传播谣言,污万年令清誉?”

秃兀的眼神闪躲了一下:“柯郎中是这么说的吗?哈哈,本官没听说,你要想查,尽可以让陈钱、毕厚为你立项。”

“不过,按照本朝避嫌的规定,你好像还不能插手,哈哈。”

本朝避嫌的原则,有仇、有亲的应当回避。

有亲,包括五服以内的亲戚、大功以上的姻亲、授业师徒,曾经的都督、刺史、县令、府佐、府史。

焦堂曾经为柯斜的县令,这一条扣得死死的。

那可遗憾得紧呐。

“多谢首座讲解忌讳。”柯斜的笑容灿烂。

另外两名殿中侍御史,一名乞扶凌云,鲜卑族;一名竺师,汉人。

竺姓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天竺传入,另一个是古老的孤竹国后人,也就是伯夷、叔齐他们家的。

竺师的本名是竺虎,随着唐朝的避讳而更名竺狮,然后再去了反犬为竺师。

名字取不好,在这个年代,皇帝更换得频繁一点的话,得动不动就改名。

察院、殿院,很多时候也是低层官员的镀金之地,要是查出一二舞弊案子,往上越个一两级很容易的。

竺师不说话,只是悄悄抛了个眼神给柯斜。

焦堂的事,大家都知道是空穴来风,可没有点背景,谁又能搞这龌龊事?

但是,背景足够大的话,也无须这么下作,直接碾压过去就是了。

别看殿中侍御史有权查这查那,可遇上顶级权贵,就是侍御史都不顶用。

对于某一级的人物,更多是借着大势去推波助澜,无非是蝇营狗苟而已。

头顶一身正气、不畏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