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从红楼开始发家致富
  4. 第150章 南巡定匪遇殡天
设置

第150章 南巡定匪遇殡天(2 / 3)


开后,水颐、冯保二人面面相觑——他们都知道,金陵的匪患不是匪患……陛下与太上皇互相不服气,拿着这天下做靶子,互相攻讦,全然不在乎外头如何纷乱,各自都想青史留善名。

“殿下,提督大人叫我给您带句话……”冯保期期艾艾小媳妇似的看着水颐,大不敬的话总得这位点头,他才敢说出来。

果然,水颐看向他,带着疑问的神色,冯保心一横,闭着眼睛快速道:“您要是再不动作,咱们可就要没命了!”

为了那张龙椅,多少人以东宫为中心,各自的命运被紧密相连。路已经走了九十九步,成则开国功臣,再挣三代富贵。

若是不成,只怕是九族家里的蚯蚓都得竖着劈。

水颐点头,相当于给了冯保一个准信儿。

他们人已经在金陵,端看宫中那位有没有本事让他少走几步弯路了。

此番东宫想要起复,如何把不正规变成正规是一个问题,如何养得起变正规之后的下属也是一个问题。

把黑变成白容易,但把无变成有却难,不过金陵去岁亩产

赵三夫妻俩回到庄子上,俱是手脚哆嗦的收拾了屋舍,眼见着泼洒出来的水痕,赵三吁了一口气,后怕道:“他们仿佛是官府的人,咱们是不是能得救了?”

刘平摇摇头,适才明明身体已经十分恐惧,可他脑子里偏偏萦绕着媳妇儿的嘱咐,喋喋不休的与人汇报才能强压哆嗦。

心中暗想,若那一行人真是官府的,眼前这个情况绝非碰巧,说明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匪患的情况,问了那么多关于粮食的事,说不定就是来抢粮的!

夫妻两个躺在床上,辗转难寐。

“六月里没有粮食可抢……”

匪帮占据金陵,依托发达的水系财物运送出去,短短七八个月,十里八乡已经搜刮一空,八月末就要收玉米,而最早一批的红薯采收在九月初。

听着身旁不规整的呼吸声,两口子都知道对方没睡着,“看来……”

“看来……”

夜半三更,因着白天的惊吓,别说安稳睡去,就是躺在床上都有一种浑身不适的感觉。果不其然,二人默契开口了。

赵三率先让步,轻声道,“你先说。”

“看来是有风雨将至了,咱们今年还做红薯和红薯粉皮吗?否则叫人都收拢了去,可就白忙活一年了。”刘平始终没忘记俩人来金陵是干嘛的,如果只是为了那三瓜两枣,他们何至于千里迢迢背井离乡?

“哎哟!”赵三想起什么似的,‘噌’的从床上坐起,啪唧一声拍在大腿上,忙道,“快,点灯,点灯我给你看个东西!”

洋洋洒洒四五页纸在灯下铺开,写的字二人不认得两个,但那画儿却是看明白了,赵三道:“你还记不记得我说天上掉大米饭?”

“其实那之后也掉过几次,我觉得太过诡异,便没敢同你说。如今,再瞒不得了,那甑子……我瞧着是京中王木匠给咱们打的呢,你说,是不是有神明助咱们?”赵三热切地问丈夫,满眼都是祈盼,其实心中早就将这几页纸信得死死的了。

天无绝人之路,这是上天的旨意啊。

刘平见状,不忍泼妻子冷水,便囫囵点头,怕笑意刺倒对方。只好低头仔细挑去灯,跳动的烛光映在二人脸上,转而开始说起这上头画的是红薯粉玉米面的粗加工。

玉黍不耐储存,一个不小心就容易生虫霉变,然后价格便会大打折扣。

若是做成面条,便可借助漕运通往四面八方,如此便不必非卖给本地,白白叫人压价。

此事宜早不宜迟,天色刚蒙蒙亮,夫妻俩开始用陈粮实践,就听城中有钟声奏响,不年不节的却摇摇荡荡连响三日。

如此,便知是太上皇晏驾。

好在这并不影响农人们的节奏,反倒是巡山的土匪更加密集。

但到了

夫妻俩披着袍子坐在房顶上,看着山下灯火游龙,刘平小声道:“要不然来年还是回京吧,这钱……”

实在是太难赚了。

时时刻刻有生命危险,来时的豪言壮志早就没了踪影,有的只是每日里担惊受怕,如今连干农活儿都要东躲西藏。

万一有命赚没命都是白搭。

赵三低声劝他,“那也没有眼下就走的道理,总要情况明朗了,否则山脚驻扎的土匪窝,咱们也没办法啊。”

说是土匪窝,其实赵三早就觉得其中有蹊跷,谁家土匪还会承诺年底钱和庄户人家买东西啊,直接蝗虫过境给你抢个溜干净,也没地说理去的。

翌日,久违的官府衙差终于露面,前往城外清点损失的乃是素日相熟的陈百户。

手持厚厚的本子,身后跟着四五个汉子,有的披着衙差的衣裳,有的提着衙差的裤子,六个人凑不出两身完整的差服,形容有些狼狈。

陈百户一见刘平,便道:“你们这里真是风水宝地,昨夜包抄贼寇匪窝,那帮乌合之众狗急跳墙,四下争抢。幸而太子殿下抵达金陵奉旨查案,又兼太上皇殡天,悲愤欲绝,连夜调兵围剿,往后你们可安心了。”

说着,又朝空中拱手,只是说到狗急跳墙时,陈百户身后有两个随从不自然的抿了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