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淮河河堤,每一年都是一笔极大的支出,直到前几年淮河河堤加固完成,国库这才开始变得充裕些。" "除此之外,每年给定州各边关将士的饷银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如今国库根本承担不起两州百姓的赈灾粮款。" 并非永康帝节俭国库就会充足,卫国不过建国数十年,先帝在时,因为要重建那些被战乱破坏的城墙,国库存款就没超过十万两白银。 后来永康帝登基,不论是和草原打仗,还是加固淮河河堤都是很大的消耗,若不是永康帝勤政爱民,休养生息,主张开垦荒地,使得税收连年增长,国库早就是个空壳子了。 这时,一人出列道∶"皇上,今年边疆将士们的饷银还未发放,不如暂且用来赈灾?" 与此同时又有一人出列道∶"皇上,草原对我们心生畏惧,已经数年不敢犯边,不如裁减一些兵丁,也好减轻国库的压力。" 新任兵部尚书邱智喻听到这话,顿时怒声道∶"一派胡言!草原人凶狠贪婪,他们觊觎中原之地已久,哪怕这几年未曾出兵南下,并不代表他们打消了对中原之地的觊觎,相反,本官敢肯定他们正盯着我国边境,只要给他们一点机会,他们就敢举兵南下,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此时裁军,无异于自掘坟墓!" 方才提出裁军的正是吏部侍郎周其茂,他是正经科举出身,纯正的文臣,自古以来文臣和武将之间都不大和谐,如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文臣们更加不想武将权利太大。 卫国有几十万兵力,只在定州便布置了二十万大军,这些兵力全都掌握在成国公成运昶手中,永康帝对成运昶十分信任 ,不在乎他功高震主。 可大臣们不能不在意,尤其现在正处于争储之际,周其茂为今后的新帝着想,也要削减成运昶手中的兵权。 巧的是,某些人也是这么想。 /> "朝廷养着边关几十万大军,可这数年一场仗都没打,岂不是白白消耗国库的财力,下官建议裁军,也是为朝廷着想。" 邱智喻被气笑了∶"就因为这几年不曾打仗,周大人就忘了几十年来边关将士流的血?我等能安安稳稳地在京城享乐,靠得就是几十万边关将士震慑草原,怎么到了你周大人口中边关将士们就成了吃干饭的?" 周其茂皱眉道∶"请邱尚书莫要污蔑下官,下官并未否定边关将士们的功劳,下官只是想减轻国库的压力,暂且裁减一些兵丁,裁减的数量可以再商量。" 邱智喻冷声道∶"国库的事自有户部处理,还轮不到你一个吏部侍郎担心,你要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可以去步军营的校场跑两圈,别多管闲事。" 别看兵部尚书是个文官,邱智喻之前却是实打实的武将,在来兵部之前他曾是都指挥同知,后来调任兵部侍郎,等范昌明因为外东城一案被罢官免职后,邱智喻便被永康帝提拔为兵部尚书。 对于周其茂这种不通军务,偏偏还喜欢高谈阔论的蠢货,邱智喻都不想和他废话。 周其茂没想到邱智喻说话如此粗鲁,脸都气红了,正要出言反击,永康帝开口了。 "当务之急是赈灾,你们没有办法就闭嘴,吵得让朕心烦。" 周其茂见永康帝发怒,只得退了回去。 永康帝看向周泽德, 问道∶"国库现在还有多少银子?" 周泽德恭声道∶"若是动用饷银,便可凑够赈济两州灾民需要的钱财,可是皇上,两州的灾民足足有几十万人,国库的银子坚持不了多久。" "若是筹不到足够的赈灾粮款,便是掏空整个朝廷也填不了这个窟窿。" 从现在到下一次收成还有一年,几十万灾民一年的口粮,这得需要多少粮食,没人比周泽德更清楚,朝廷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右相秦守洪出声道∶"那就效仿前朝,让商贾和世家皆出银子帮朝廷赈灾。" 既然朝廷出不了那么多银子,那就找人分担。 周泽德苦笑道∶"秦相,商贾贪财,世家重利,想让他们掏银子谈何 容易!" 永康帝冷声道∶"做不到也要做,两州的灾民必须救济,若是两州有一处因救济不及时发生民变,你这个户部尚书就不用干了。" 周泽德低下头∶"微臣遵旨。" 待离开勤政殿,周泽德一脸苦涩,效仿前朝?这四个字说得简单,做起来何其难也。 前朝是皇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让世家出钱赈灾自然容易些,毕竟灾民叛乱也是影响世家的统治。 可自从卫国立国后,从先帝开始就不停打压士族,到永康三十一年,士族在朝堂上已经基本没什么话语权,如此情况下再想让他们掏银子,难如登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