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名字后,姜梨眉梢的笑意瞬间冷了下来。
“阿寅是不是查到了什么?”
宋承寅微微颔首:“自从阿梨同朕说了玉佩一事后,朕便让人去查二十年前有关你母亲的事,果然查到一些蛛丝马迹,只不过查着查着线索突然断了。”
“前些日子东离国传来要议和的信件,得知前来议和的使者乃东离国宣平侯姜峰后,朕派人前去东离查了下这位宣平侯,得知他二十年前来过北月国,而落脚之处正是柳州。”
姜梨闻言抿了抿唇:“陛下,等东离国使者前来皇宫时,臣妾想见见这位宣平侯的庐山真面目。”
姜梨虽然不知道赠与母亲玉佩的姜峰长什么样,但她的样貌却跟母亲有五分相像,倘若这位宣平侯正是赠与母亲玉佩的姜峰,见到她后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
“好。”
宋承寅毫不犹豫的点头应下,不管姜梨想要做什么他都会义无反顾的站在她身侧。
东离和北月休战议和,四国真正实现了河清海晏四海升平,战争往往苦的是百姓,得知边关无战事后,百姓们脸上的笑容都多了。
再也不用担心战事突袭,远在边关的丈夫,兄弟,儿子战死在沙场了。
今日是东离国使臣前来北月议和的日子,皇城百姓们各个挺直腰板,早早便穿上崭新的衣裳容光焕发的蹲守在城门前了。
好不容易盼来的休战议和,他们自然要亲眼见证此刻!
在百姓们焦急的等待下,东离国派来的队伍终于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为首的宣平侯人高马大,面容一丝不苟的坐在马背上,脸上丝毫没有代表东离国向北月国举械投降的狼狈。
有关这位宣平侯的事迹百姓们多多少少有些耳闻,虽然东离先前和他们北月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但不得不承认宣平侯此人在战场上是条汉子,听说东离国这次能主动议和都是这位宣平侯的功劳。
维护和平的人都是大英雄,是以百姓们对宣平侯的态度并不敌对嫉恶如仇,这也正是东离国皇帝派他前来的主要原因。
在百姓们的注视下,东离国队伍浩浩荡荡的朝着皇宫的方向驶去。
宋承寅和姜梨坐在高位,百官朝臣已经在各自的席位上落座,静等东离使者到来。
“东离使者到——”
侍卫的声音一声接一声从殿外一直传到殿内,宋承寅和姜梨看向大殿门口,百官朝臣也纷纷扭头循声望了过去。
以姜峰为首,其他时辰全都跟在他身后两侧朝着大殿走来,一直到殿前才停下。
“东离使者姜峰参见月帝!”
“参见月帝!”
姜峰和身后的使者全都撩起衣袍对着龙椅上的宋承寅行礼。
宋承寅垂眸看向跪在殿前的使者,淡淡道:“诸位使臣远道而来,舟车劳顿奔波数日实乃辛苦,来人,赐座。”
“是。”
话音刚落,站在一侧的苏公公连忙走下台阶来到几位使者面前,哈腰做出一个请的姿势:“诸位使臣请随咱家这边入座。”
“多谢月帝!”
众人随着姜峰一同起身,而后跟着苏公公来到左侧的席位前,姜峰和一位官职较高的使臣坐在了第一排,其他几位使臣则在他们二人身后入了座。
“宣平侯远道而来,可是你们东离国皇帝有什么交代?”
宋承寅先一步开了口,姜峰低头拱手道:“回月帝的话,我等此番奉陛下之命前来北月议和,是带着诚意来的,议和书在此,还望月帝过目!”
姜峰刚说完身旁的使臣便将议和书呈给了苏公公,苏公公双手捧着议和书来到了宋承寅身前将议和书放到了他身前的玉案上。
在众人的等待下,宋承寅打开了东离皇帝传来的议和书,正如姜峰所言,东离此番议和是带着诚意来的,议和书上的内容密密麻麻写满了整张宣纸。
宋承寅一目十行将议和书上的内容全都看完,面不改色的看向左下方席位上的姜峰。
“既然东离皇帝诚心向北月发出议和,那这议和书朕便收下了,望两国日后互不干扰,和平共生。”
“等回去后本侯定会将月帝的话一字不落的转达给陛下!”
姜峰在席位上拱手朝宋承寅行了一礼,等着他在两份议和书上盖上传国玉玺,再将其中一份议和书原封不动的带回东离。
宋承寅拿过案几上的玉玺,在议和书上盖有东离国印章的旁边盖上了北月的玉玺印章。
两国议和算是谈拢了。
拿到议和书后姜峰彻底松了口气,又对宋承寅道:“此番前来陛下命本侯还带了些东西供奉北月,还望月帝笑纳。”
“嗯,东离皇帝有心了。”
紧接着十几箱金银珠宝就被抬到了大殿中,差点晃瞎众人的眼!
东离国随处可见山脉,矿山极多,听说东离国百姓各个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矿山,富得流油,今日众人算是亲眼见识到了。
宋承寅对于大殿上摆放的金银珠宝倒是没多大反应,他的注意力除了在东离国使臣身上之外,还分了一缕留在姜梨身上。
姜梨一直在等姜峰看到她时的反应,只不过姜峰说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