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喝了酒,那几个出言反对的人应该是看不清楚李炎的面貌,没有认出来。
这更好,听到的想法更多,要不然都不敢说话了。
仅仅只是几个路人的反应,李炎心中就已经开始思考政策的可行性了。
李炎并没有继续搭理那几个醉酒之人,继范增之后,三人又提出来一些问题。
全都是一些小问题,全是因为个人理解不到位,认知不够高才问出来的。
首先是教育方面。
“老师,为什么您一心要让百姓们读书?”
“如果不让他们读书,那统治下来就会更加的好管理啊?”
“不不不,首先是门阀贵族们死死的把持朝政,之前还发生了政策出京不配合的事情,平民百姓当了官,是来制衡贵族的。”
“同时,我们要一心为人民服务,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身份高就可以蔑视,无视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定要重视百姓,一切有利于百姓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不过可以分做现在必须施行的,慢慢施行的两种情况。”
“这里面很复杂,不要全靠我回答,你们也要学会思考,总而言之,第一点,为国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对于百姓有利的一定要去做,哪怕是出错了,你也是为了百姓!”
“第二点,思考,增加自己思考的能力。”
“总结,百姓分得清楚谁对他们好,甭管是为了政绩,还是真的想为百姓做事,做出来了,那就是好官。”
酒过三巡,李炎也有些酒气了。
他虽然有些眯眯眼,但是更加的威严了。
俩眼睛盯着人看,就好像能从对方身上挖下来一块肉一样的犀利。
第二个是萧何。
“老师,您也知道,之前我是从军队中被您看中的,我作为一个行军之人,后勤管理。”
“但是学生不太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技,为什么不全发展武器上面。”
“科技和武器是息息相关的,单单发展一款武器需要的东西很多。”
“单单是火枪上面的配件,没有一定的基础是建造不出来的。”
“同时,甭管是发明了什么,只要能够提高军队战斗力,百姓幸福,生活便利,还是说高深莫测。”
“除了专门研究这方面的人,外面的人几乎没有人懂,那也是一门学问,是探究天地之间的学问。”李炎醉了,回答的很笼统。
也到此为止,三人扶着李炎上了马车。
看着马车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
三人各有各的想法。
张良想,我们三个虽然都是状元,但肯定是跟会试的结果一样。
范增第一,萧何第二,他老三。
能够跟那俩人一起,也算是攀上了关系。
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作为李炎的学生,不会出现拉帮结派的事情,他们是同届学子,有关系有联系很正常的。
要么真想让他们死,什么理由都没用。
而萧何想的是,一个是第一名,一个是第三名,更何况张良进入的是户部,要是打起仗来,一定要第一时间批准粮草。
而且自家将军朝中虽然有着大权,但朝中孤立无援,也没有人替他说话。
只要李信还活着一天,李炎就绝对不入朝当官。
他只是提议,并没有必行的权利,将提议转化为政策,那是嬴政。
李炎有地位没权力,这是单方面意义上的,实际上权力已经很大了,凭借他的功劳,随随便便当个尚书没问题,首辅也能冲一冲。
这还是一家两代人全是尚书,这那个皇帝受得了。
袁绍四世三公虽然是四代人五个三公官职。
但他们是文官,也不是跟李炎似的,十几岁就干到这个地位了。
这要是始皇帝没了,万一有点猜忌,那都得拉着李炎陪他走。
好在有赢阴嫚。
三公是职位,人都是干了多半辈子上去了。
李炎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到谁都害怕。
而范增则是想的,自己虽然是状元第一名,但出身不如萧何张良,家境贫寒,出身寒微,若是能攀上李炎萧何张良。
自己虽然五十多岁了,说不定那天就死了,但他们还年轻,在死之前,尽可能的培养自己的孩子,牵上关系线。
更何况,在这之前都是推举制度,大家族的青年写了一篇文章,由家里的老人,也就是名气大,当过官的人拿去宣传宣传。
比如拿到朝廷里说:我族中有个小家伙,写了一篇文章,很不错,我念念……
然后名声大噪,朝廷所有的官员都说这小子有文采,然后录取这小子当官。
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我推荐我家孩子,你帮忙宣传宣传名声,等以后你孩子年纪够了,你推荐一下,哥们也帮你宣传。
而现在则是换成了科举,虽然贵族死的多,但是耐不住剩下的贵族也不少啊。
这损害了多少贵族的利益啊!
他是状元第一名,首当其冲遭到针对的就是自己。
肯定要找棵大树好乘凉啊。
李炎也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