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间,不过因为徐洲的电话,检测中心还是非常爽快的帮隋枫安排了实验。
这听起来是项不可思议的事情,学校一开始也跟宁晨再三确认,是否真的要在一学期就考这么多的科目。
“是的,多孔硅纳米材料相比于常规的碳负极材料,各项物理性质还是要脆弱一些。即便加入了金属物质,这种情况并没有彻底的被解决。”
“嗯,大概是因为在负极材料表面生成的钝化层。具体的还是看扫描电镜的图像吧。”
经过改良之后的负极材料,在电池寿命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在经历多次充放电循环之后,也不会再出现可逆容量明显下降的情况了。
……
不仅每一科都顺利的通过,而且绝大部分科目的成绩都达到满分或是接近满分,这让老师们都感到惊叹不已。
说着,隋枫将刚刚做完的扫描电镜图像找了出来,给宁晨和徐洲看了过去。
这个时候,宁晨突然想到了什么,继续查看起隋枫做的这些扫描电镜图像。
而在这期间,宁晨也完成了有关秋成同猜想第二阶段的证明工作,并将其整理成论文,再次投递到了《米国数学会杂志》。
这个时候,徐洲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主意,对宁晨说道:
“我们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在硅和金属的复合材料外层,再加入一层较薄的碳结构。这种碳结构可以阻止电解液和多孔硅纳米材料的直接接触,同时对电池的能量密度也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想到这,宁晨说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徐洲、宁晨、隋枫等人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每一科的考试,宁晨也都会在考试开始后半个小时左右,就完成作答并提前交卷,就像走马观花一般轻松。
但这种影响往往是比较缓慢的,并不会对锂电池的性能造成断崖式的影响。
看到扫描电镜的图像,宁晨和徐洲也都看出了图像中的物质是什么。
徐洲、宁晨等人一起讨论了几天,才将实验方案确定了下来。
经过一番分析,徐洲找到了出现这个现象可能的机理,宁晨听完也对此表示着赞同。
而因为碳层的保护作用,多孔硅纳米粒子并不会受到电解液的影响,即便是500次循环之后,电池的可逆容量也没有再出现急剧下滑的情况。
金属银的加入,虽然让锂电池的成本提升了一些,但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徐洲向许寿告知了实验组的实验进度,许寿得知实验组已经有了这些突破之后,马上表示会尽快飞往盛州,了解相关的实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