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以优先安置在县里或者镇上。
其他的人只能听官府安排,就近安排到各个村子里。
唐山这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赶紧赶着牛车回去桃花村。
回去的路上,流民已减少了许多,唐山每见到一个流民都会好心提醒一句,让他们赶紧去县门口,那里有官府的人安排他们落户。
而且县里的富户和官府还在县门口施粥,每天两顿。
漂泊了将近一个月的流民,听到可以落户喜极而泣,一边哭着一边往唐山所指的方向跑。
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唐山回到桃花村时已经大下午了。
村长和村里的人都着急地等着唐山回来,一方面着急知道县里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担心唐山出事。
看到唐山进村,村长赶紧上前着急的问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县里的情况怎么样?”
唐山爽朗一笑,“县令是个好官,联合了县里的一些富商,县门口施粥,已经把流民给安抚好了。”
“而且我走的时候有官差出来,说让流民登记落户,给安排到县里下面的村子落户,每人有二两银子的安置费。”
只要把这些流民给安顿下来,县里很快就能恢复往日的平静。
“回来的时候,路上已经很少流民了,路上碰到的流民,我都告诉了他们县里的安排,让他们赶紧去县里登记落户。”
这时候村长才如释重,“虽然遭了灾,但是只要人还在,靠着这二两银子的安置费,也能活下去。”
叶老爷子也点了点头,“是啊,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勤奋点,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既然官府已经有了安排,村里的人也不担心了,有不少的人问村长,村里的巡逻队还要不要继续巡逻?田里还有不少的活呢。
村长觉得还是不能松懈,“官府刚发下的通知,还有不少的流民不知道可以落户,还是大家还是警惕一点比较好。”
“大家还是照常巡逻,等这些流民都安顿下来之后再说吧。”
这时有人想起被关在祠堂的三个流民了,之前怕被流民知道他们村里有粮食,也不敢给那几人送东西吃,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样了。
村长赶紧让村长夫人准备三个黑面馒头和三碗红薯粥。
村长和唐山一起将黑面馒头和红薯粥给三人送过去。
唐山和三人说了官府的安排,让他们吃过东西后,赶紧去县里登记落户。
那对母女听说县里可以落户,还有了二两银子的安置费,抱在一起痛哭流泪。
村长见天色不早了,提醒道:“先吃东西吧,去县里要一个多时辰,晚了可就要赶夜路了。”
母女两人赶紧接过馒头和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而另一位中年男子并不想在这里落户,他在荷花县生活了几十年,还是想回去老家生活。
知道县里官府每天都会施粥,而且等灾情过去以后,会派人将他们送回去,男子也十分高兴。
三人狼吞虎咽吃着东西,吃过东西后,三人谢过唐山和村长后,一路小跑着往县里赶去。
村长拉着唐山没让他走,又问了许多县里的事情。
“你回来的时候县里大概有多少流民?”
唐山回想了一下,“至少三四千人也是有的。”
“而且这只是一部分,还有许多的流民分在分散在县里其他地方,还没有赶过去呢。”
村长眉头紧皱,“看样子这批流民怎么也有个六七千人,这么多的流民,咱们村估计也有流民被安置到这里。”
唐山倒是不担心,“当时官差说是就近安排的,应该是先安排去县郊附近的村子,咱们这里离县里这么远,也不一定会安排过来这里。”
“这可不好说,山子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去看一下村子里还有多少空置的宅子。”
“万一流民被安排过来落户,也好有地方安置他们。”
虽然村长并不希望村里有流民落户,不过要是真要安排过来,也不会不管他们。
村长在村里转了一圈,目前桃花村有三间闲置的屋子。
这三间屋子,一个在村口,是有两间屋子的小房子,原本是村子的孤寡老人住的,那老人前几年去世后,这房子就归了村里所有。
一个是在后山的山脚,原本是村里一个猎户的老宅子,后来全家人搬去镇上住了。
另外一个是在村尾,是一个破破烂烂的茅草屋。
这三个屋子虽说都比较破,但是重新修补一下还是能住人的,反正有安置费,等安顿下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
村长看过屋子后,正准备回家吃饭,路上碰到了叶老爷子。
两人聊起了灾民的落户,叶老爷子听到村长说起村里闲置的那几间屋子,顿时皱了眉。
“那三间宅子年久失修,又小又破的,住不了人了吧?”
“现在天气热,先凑合一段时间,他们手上不是有安置费吗?大不了在村里买地建房子。”
叶老爷子想到他们家在村子的最外围,桃花村人丁兴旺,如今村子的地皮特别紧张。
要是流民想要在村里买地建房子,那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