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夏收了,这次大集人特别多。
夏收不仅仅是收割粮食,还要马上将收割完的田地收拾好,种上秋季的粮食。
夏收最少也要忙半个月,农户都趁着夏收前来大集上采购平时所需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买一些肉回去补身体。
叶老爷子刚把鱼干摆到摊子上,就有一位大娘问道:“这鱼干多少钱一斤?”
“13文一斤,都是晒得干干的,放几个月都坏不了。”
“新鲜的鱼才卖五文钱一斤,你这鱼干要13文一斤,这也太贵了。”大娘嘴上说着贵,但手上的鱼干也没放下。
“将近60斤的鱼,做成鱼干就只有这20斤,而且里面还有盐呢。这鱼干费工夫不说本钱还高,可不能再便宜了。”
叶老爷子可没说假话,这鱼干做起来确实是费工夫,而且晒好的鱼干缩水太厉害了。
大娘看着鱼干,都是大鱼做的,马上就是夏收了新鲜猪肉放不住,这鱼干倒是可以买一些回去留着夏收慢慢吃。
大娘买了两斤鱼干,又买了一个木盆和两把镰刀。
大集上的人多,叶家的两个小摊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其中农具和鱼干是卖得最快的,轻薄的布料也卖的不错。
散集的时候,摊子上的东西已经卖出了大半,几人开始收拾东西。
“还剩两斤鱼干,刚好留着夏收的时候吃。”叶老爷子看着剩下的鱼干,乐呵呵的说道。
其实家里还有不少叶老太太和叶母准备的腊肉和腊鱼,不过夏收是要下大力气的,不吃好一点身体可熬不住。
收拾好东西,叶老爷子又去药铺买了一大包下火消暑的凉茶。
夏收又晒又热,每年这个时候田里都有不少的人中暑。每年夏收的时候,叶老爷子每天都会煮上一大锅消暑的凉茶。
加上叶母煮饭的时候叶都会煮上一锅绿豆汤,叶家还没有人中暑过。
叶货郎每日赶着驴车穿梭在各个村子里,没几天就将这次进的货物卖完了,而夏收也要开始了。
因为要夏收,学堂也放假了,叶东林和叶西林也跟着下地。
叶家兄弟虽然读了几年书,但是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没有那读书的天分,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
叶家也没想着做大官的美梦,能写会读明白事理就行。
叶东林头脑灵活,对做生意挺感兴趣的,已经打定主意,明年不读书就跟着叶父,给叶父打下手,过几年再自己干。
叶西林年纪小,还没定性,叶父和叶母也没问他以后的事情,做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就挺好的。
叶老爷子和叶老太太开明通透,从不干涉叶父和叶母教导孩子。
叶家对几个孩子都是放养的,健康快乐地长大,再学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就心满意足了。
白天太热了,村里人都是天没亮就开始干活,叶家来到田里天还灰蒙蒙的,可是田里收割水稻的村民们已经忙得热火朝天。
收粮食是农户最重要的日子,除了下不了床的,只要能动的都要下地收粮食。
叶母和叶青青因为要做绣品,手上是戴着手套干活的,热是热了点,但是也不影响干活。
夏季时常有大雨,夏收就是跟老天爷抢时间,必须要趁着天气好,赶紧将所有的粮食收割下来晒干。
夏季的雨说下就下,毫无道理可言,所以必须要有人在晒场上晾晒粮食。
叶母和叶青青除了第一天下地干活,第二天开始都是在晒场上晾晒粮食和做饭。
叶家只有三亩的水田,用了三天时间就收割完了。
收割完水稻,田里要放水泡着,等过几天土壤泡软了,就要开始犁地。
浸泡土地的这几天,叶家刚好把玉米地的玉米收了。
家里有驴,而且水田也不多,叶父和叶老爷子一天就将家里的水田翻好了。
水田的禾苗是提前育好的,种的时候将三四颗小禾苗插到田里,禾苗既不能插得太深,也不能插得太浅,这个度要把握好。
禾苗之间的间隔也是有讲究的,离得太远,种的水稻少了,粮食的产量就会下降。要是离得太近,营养又供不上。
虽然叶母和叶青青平时都在家里做绣品,极少做农活,但是家里的活和地里的活两人都是会做的,而且农忙的时候都会下地。
叶姥姥时常跟叶母说,有些东西你可以不做,但是必须要会做,技多不压身学多点东西总没坏处的。
叶家花了三天时间将水稻种好了,又花了两天的时间将玉米地重新种上了玉米。
种上秋收的粮食,前些天收割的水稻和玉米也晒好了,晒好的粮食都放到地窖里。
稻子都是带壳的,吃的时候再去壳,这样可以保存得更好。叶父和叶老爷子每隔一个月就会从地窖拿一些稻子上来去壳。
而玉米是一整个的,现在农忙没空,等闲下来还要将玉米粒搓下来,玉米粒再磨成玉米粉,用来煮粥和做饼子。
叶家的粮食都是不卖的,三个孩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多少粮食都不够吃的。
而且种地就是靠天吃饭,雨水多了少了都会影响收成,家里的救命的存粮是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