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渠梁的《求贤令》,在各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究竟是什么样的国君,才会列数祖辈的不是,反省先君们在政治方面的过失,而后诚邀贤才入秦?
这封《求贤令》,以其诚挚的态度,引起了各国士子们的好奇心。
那句“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①”,也让一些在六国郁郁不得志之人决定入秦碰碰运气。
卫鞅也是其中之一。
他曾在魏相公叔痤手底下担任中庶子,深得公叔痤赏识。
在公叔痤临终之时,魏惠王曾向公叔痤询问,何人可以接替他的职位,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了卫鞅。
然而,因为卫鞅此前声名不显,且又不是名家之后,魏惠王并没有把公叔痤的话放在心上,反而觉得公叔痤是老糊涂了。
他赫赫大魏,怎可将相位交予一个名不见经传之人呢?
公叔痤见状,叹了口气,又对魏惠王说:“卫鞅此人有大才,若王上不肯用卫鞅,定不能让他离开魏国!②”
魏惠王摇了摇头:“相邦还是安心养病吧。”
在魏惠王眼中,卫鞅不过是个小人物罢了,哪里值得他关注?
魏惠王并不知道,后世,卫鞅还有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商鞅。
卫鞅离开魏国之时,魏国王宫中,仍是一派歌舞升平之景。
魏惠王沉醉在霸主的美梦中,迟迟未醒。能够劝谏他的人,不是死了,就是被贬了。如今魏惠王身边多的是阿谀奉承之辈。
魏武卒依旧强大,这份强大,维持着魏国的光鲜,支撑着魏国“第一大国”的体面。
却不知,这份光鲜,还能延续多久。
卫鞅在魏王宫前站了很久,而后,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
齐国临淄
稷下学宫中的士子们,也在讨论着来自秦国的这封《求贤令》。
但比起秦国君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更希望得到齐王的青睐。
毕竟,齐国地理位置优越,颇为富庶,且齐王也不失为一名善于纳谏的明君。
如今,齐国国力蒸蒸日上,他们若能在齐国求得一官半职,岂不比去前途未卜的秦国强?
别看秦孝公说得那么好听,谁能为他强秦,他便为之加官进爵,要是魏国再全力攻打秦国一次,秦国还能不能继续存续下去都不好说呢。
稷下学宫之中,议学者络绎不绝。
人人都希望齐王来稷下学宫中听政之时,自己能有精彩的表现,自己的策论能够为齐王所用。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齐威王此时正乔装打扮,坐在一处偏僻的角落中,翻阅着来自秦国的《求贤令》。
“看样子,这位新继位的秦公,倒是个明白人。”齐威王只感慨了一句,便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对于齐国而言,当前最大的敌人,依旧是如日中天的魏国。
国力弱小的秦国,还不足以被他看在眼中。
齐威王对军师孙膑道:“先生之仇,我齐国日后定会为先生所报!”
孙膑有大才,却被他的同门师兄庞涓所嫉恨。
庞涓在魏国担任上将军,假意邀请师弟孙膑入魏为官,却在孙膑进入魏国之后,派人剜去了孙膑的膝盖骨。
孙膑本有着大好前程,却因为庞涓,自此与轮椅相伴,再也无法站起来。如此血海深仇,他势必要在战场上大败庞涓,方能一雪前耻。
而对于齐威王来说,齐国想要成就霸业,就必须将拦路石魏国一脚踢开。否则,有魏国在头上压着,齐国根本没办法好好发展。
齐威王与孙膑利益是相符的,因此,他在任用孙膑这个大才时,很是放心。
孙膑淡淡一笑:“如今魏国强势,各国都需要避其锋芒。膑相信,唯有齐王能助膑报仇。”
赵国邯郸
此时,赵成侯正与韩昭侯商议着一起攻打秦国③。
都知道秦国好欺负,他们不去欺负一下,实在说不过去。
齐国日益强大,越来越不好惹,楚国是个庞然大物,不容易啃,燕国距离他们太远,不顺路,魏国是他们的老大哥,高兴了带他们一起打打别的国家,不高兴了转过头来就打他们。
对于赵成侯和韩昭侯而言,想要回一波血的时候,可不就只能去欺负西边的秦国了嘛?
那位新上任的秦国国君若是足够识相,就给他们割地赔款,他们得了好处,自然也就退兵了。
倘若那位秦公不识相,就等着被他们咬下一块肉来吧!
这时的赵成侯和韩昭侯,绝对没有想到,最后,被咬下一块肉来的人,反倒成了他们自己。
当赵成侯和韩昭侯整顿好大军,准备大举进攻秦国的时候,正好与秦昭襄王和白起所率领的大军狭路相逢。
当赵国上将与韩国上将看到周围插满秦军的旗帜时,心中隐隐生出了不祥的预感。
他们的作战计划……提前泄露了吗?
要是他们的作战计划提前泄露了,可就有些不妙了。
但对于此时的韩赵联军而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想到秦军何等孱弱,他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