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的事情一直没人再提,算是就这么过去了。
没多久,夏世阳就带着人回了京,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天祥县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来往的人络绎不绝,生意依旧红火。
只是现在入了冬,河面结冰,商船也无法再下河,不然码头那边一开,会更热闹。
不过天祥县的名声算是打了出去。
宋宁最近忙着算账,年底了,得算算这几个月挣了多少,好给大家发工资发福利。
制衣作坊赶着工期,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大家伙本来担心棉衣做完之后,接下来就没了生意,但是第一批刚做完没多久,订单又来了。
消息传了出去,周边的军营都来找她们定做棉衣,就连更远一些的地方,都闻讯而来。
大部分都是为明年预定的。
制衣作坊这几个月一共做了六万套棉衣,大家伙起早贪黑,加班加点,这几个月可是累得够呛。
现在作坊里的人已经上百了,赶这些棉衣一人一天得做好几件,有的人手都磨破僵硬了,甚至一拿针手就抖。
正好趁着过年好好休息休息。
制衣作坊挣了不少钱,抛开成本和人工费,宋宁打算剩下的钱拿出一半来给下头的人发福利。
临近过年,整个晋朝的人都要做新衣裳添行头,玉娘子的布现在是供不应求。
也不用她想销路,外面的那些商人自动闻名而来。
她现在每月等着分红就成。
再加上肥皂作坊那边,现在找她订肥皂的越来越多,这么算下来,两三个月的时间,她不仅把之前花出去的钱都挣了回来,甚至比之前的翻了好几倍。
晚上回到家,将事情跟她爹娘一说,宋大海和柳月兰都没什么意见。
“那咱就早些准备,要是晚了,怕是赶不上过年。”
晚上,柳月兰赶紧跟李大牛打了招呼,让这几日拉猪肉的时候多拉一些。
叫上宋秀娥和赵婶子还有孙氏都来帮忙。
两个负责包红包,两个负责切猪肉。
赵婶子手里一边忙活,一边说道:“咋买这么多肉?一人十斤,这也太多了。”
宋宁在边上帮忙,笑道:“不多,大家伙儿给我干活,辛辛苦苦也这么久,过年十斤猪肉也不算多。”
“单看这十斤猪肉是不多,但是人多呀,你瞅瞅,这得多少头猪,得多少钱啊?”
宋宁抿着唇笑了笑:“这些都是给少数人的,制衣作坊那边的人可没有。”
孙氏笑道:“我们是没有猪肉,但是有钱啊。”
宋宁这一次确实大手笔,但是她觉得,这些都是有用的。
只要工资给到位,啥都不是问题。
她做生意本意就是挣钱,越多越好。
但她也不是那种无利不起早的人,光让人家干活,不给人家好处也不行,只要钱给到位了,下头的人就会更加卖力的干活。
用这些东西换来员工对她的信任和更大的收益,为什么不呢?
目前为止,她手下的这些人都不错,既然员工对她好,那她就要对员工好,也算是双向奔赴了。
赵婶子感叹:“之前还想着自己做生意,这还做啥,跟着二丫可比自己做生意挣得多多了,你瞧瞧,连过年的肉都不用买了。”
宋宁给的福利是按人头算的,所以家里在她这干活的人越多,分到的就越多。
赵婶子一家三口都在她手底下干,最少能分到三十斤猪肉。再加上银子,那真是要发财。
“婶子现在帮我们看着卤味生意,平日里也帮了不少其他忙,这些都是婶子应得的。”
赵婶子一家和宋秀娥一家,就是她的左膀右臂,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赵婶子负责卤味,李大牛负责进货,李兴旺负责祥云楼,还有她姑,和她娘一起负责祥云楼的厨房,姑父接替了李兴旺在肥皂作坊的营生,看着好些人呢。
宋宁也感叹:“咱们辛辛苦苦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能过个好年吗?今年啊,是个好兆头。”
孙氏咧嘴笑:“你们还别说,我婆婆在家一直念叨,看见咱们跟着二丫干活挣钱,她也眼红,就要坐不住了。”
“嫂子放心,就快了,我已经和县令大人说了,最晚正月结束,咱们的学堂就可以招生了。”
闻言,孙氏神色亮了亮:“真的要开学堂?”
“当然,咱们的学堂都盖好了,就等着过完年就能招生了,到时候,嫂子就能将孩子送过去,婶婆也就能出来挣钱了。”
“那感情好,省得我还愁以后孩子要如何教呢。”
“唉,咱们没赶上好时候,要不然,咱们这些老的也去听听先生讲学。”
宋宁“扑哧”一声就笑了:“赵婶儿,县令大人说了,学堂不分男女,不论年龄,只要报名,谁想去都行,您要实在想学,到时候就去报名。”
“女娃子也能去?”
“能,只要不是太小的孩子,都能去。”
厨房里,几人说的热火朝天,另一边,宋秀娥一边包红包一边不住的惊叹:“嫂子,二丫这样花钱,真的能成吗?”
这一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