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顾家时,霜雁在门内候着,等姜婉下车来,才禀道:“姜家的帖子送来了,是大郎君与紫茵姑娘的喜帖,说是腊月十六办迎亲。”
姜婉扶着她的手:“这么快?还有别的事情吗?大伯母那边呢?”
“大太太那边也不知道怎么说服了老太爷,最后同意了将五娘记在她名下,四姑娘闹了起来,被关了起来。
白姨娘不肯,与大老爷争执了一番,挨了板子差点被发卖,要不是三太太拦着,白姨娘怕是命都要没了。
这次的请帖是,全管事与桑妈妈一块来的,临走前,桑妈妈单独与奴婢说了宝姨娘的事情,奶奶准备的汤药,她次次收了, 次次倒了。
四郎君的坟茔,大老爷加了五十两银子,让全管事亲自去盯着修缮好的,现在姜家大房那边,可以说是全凭宝姨娘做主了。”
“这个宝姨娘到底想要什么?真的只是为了报复吗?”姜婉喃喃,但也只能摇摇头,姜家的事情,只要不牵扯到母亲,其他的,她也管不了。
姜婉前脚回到沁园,后脚就有迎园的人过来,是说太子妃来了,请她过去一趟。
她才从晋王府回来,太子妃就来了,这也太凑巧了。
迎园正屋里,姜婉进来后,福身行礼,太子妃热情的起身扶她起来:“三娘这么客气作什么,太子与你夫君向来很好。
这如今你夫君替父皇办事去了,只有你在家里,那以后,我们也要多多来往才是,免得叫太子觉得我自持身份,不愿与来往。”
姜婉用余光看了眼谢氏,见她轻轻颔首,才随着太子妃去坐下。
“这天啊,越发冷了,母后给了我两件狐裘,一件白狐裘,一件红狐裘,你容色娇艳,肤如凝脂,又是刚成婚,这红狐裘刚好衬你!来试试看。”
太子妃又拉着姜婉起来,从宫女手里拿过红狐裘,亲自替姜婉披上。
今日姜婉去晋王府,因晋王妃喜素雅,自己的穿衣打扮也是素净风的。
现在太子妃的红狐裘围上,俏生生的小脸顿时映出几分艳色来。
霎时间,真真是人比花娇,叫太子妃看得挪不开眼。
“三娘果真好看。”太子妃半晌才回神,继续笑着替姜婉整理狐裘的系绳,然后引着姜婉去谢氏面前,“顾夫人瞧瞧看,你这儿媳妇多娇俏呀!难怪晏清喜欢得紧。”
谢氏走过来,从头上拔下一侧的红宝石金簪,插在姜婉的乌发间,整个人又明艳了几分。
“三娘性子极好,不止三郎喜欢,我也喜欢。这狐裘难得,还不赶快谢谢太子妃?”
姜婉忙转身施礼:“民妇谢太子妃娘娘赏赐。”
太子妃托起她的手,笑容不减:“你喜欢就好。”
不多时,晚膳准备好了,姜婉让季夏将红狐裘拿下去放好,自己跟着婆婆,陪着太子妃用饭。
从前话并不多的太子妃,在迎园这里,却显得格外的健谈,不是夸谢氏,便是夸姜婉。
饭过三巡,时间也不早了,姜婉跟着谢氏,亲自送太子妃出门。
风雪夜,顾府门口的六角灯笼,轻轻晃动,投下的光线落在婆媳二人身上,拉出两道不安的影子来。
直到太子妃的车驾融入夜色中,谢氏才转身回府。
姜婉从孙嬷嬷手里拿过纸伞,替婆婆撑着,听着她说起西北的来信。
“三郎转道去金陵了。”
“可安好?”
“我派去的人得跟着静娘,以免露出破绽,目前来看,一切安好。”
“那就好。”
谢氏停下,转脸看她:“太子妃本来是瞧不起你的,今天她纡尊降贵来顾府,还对你百般讨好,你当真以为,太子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吗?”
姜婉缓缓点头,表示明白了。
仪仗车架里,太子妃冷着脸擦完手,又从宫女手里拿出韦家送来的信。
看完后,她扬眉勾起嘴角,抬头望着前方:“原来突破口在她的宝贝女儿身上,杜怀吗?或许会很有用处呢。”
化雪这三天,京城冷得像是冰窖一般,南城和西城的乞丐都冻死了不少。
按照谢氏的吩咐,往日顾家施粥,都是谢氏前去,今日便由姜婉代她前去。
往年都是七天,今年冬日格外冷,顾家的粥棚,改成了一个月。
姜婉来到粥棚下,望着长长的队伍,不禁想起了晋王妃的话,皇城底下,还有人施粥博个名声,若是在其他地方,施粥的没有,倒是人牙子盛行。
揭开锅盖,腾腾热气扑面而来,姜婉握紧大勺子,将米粥搅匀,等到护卫放人过来,她就开始给过来的人施粥。
第一个是头发花白的老嬢嬢,背上用灰扑扑的抹布裹着个年幼的孩子,她举着碗,隔着热气,并不能看清楚姜婉的脸,在浓稠的米粥落入碗里,老嬢嬢才弓着身子道谢:“谢谢三奶奶!”
后面一个牵着两个小女孩的年轻的母亲,眼睛瞎了一只,左右看了眼,从怀里又掏出一只碗来,小声问:“三奶奶,我有两个孩子,可以多打一碗粥吗?”
姜婉轻声回应:“可以。”
说罢,直接将她的两只碗都装满了,年轻的母亲,非要让年长的那个女孩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