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灵猴召集猴兄猴弟七姑八姨开了个会,在会上给各猴布置任务后,大家回到主要活动区域,各司其责。
怪就怪在这事过去了一两个月,秋天都到了,连半个神秘的影子都没有。
一时间,大家的心情都松了下来。
是啊,生活总得过下去,何必总拿件事挂在心上,长此以往,心理健康的都会变成神经病了。
灵猴见猴族们都懒散了,成天只顾着贪吃、贪玩、贪睡,好像都把盯梢神秘黑影的事搞忘了。
他有点不放心,跑去冰洞练剑的李如风那儿一问,回答没有异常。
问常去风洞练功的陶虚子,回答没有异常。
灵猴心想,可能那些神秘的身影只是匆匆的过客。要不就是自己在迷迷糊糊中看花眼,报了虚案。
总之,就让生活回归正常,比什么都好。
灵猴辗转几圈之后,回到树上,想着杂七杂八的心事,眼皮一沉,鼾声响起,又睡起觉了,
翠华三老、莲虚子,陶虚子、阳谷子每天都是要回到太乙殿过夜,第二天又回去继续练武,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又过去了一年。
这天,李如风独自一人站在翠华峰上,掐指一算,从自己和王谦采野雪莲,回到终南别苑发现烧焦的断垣残壁,时光荏苒,已过去11年了。
突然想起来上次和跟华大力在终南别别苑挖家人骸骨的事,两人用尽精力和力气把野草杂刺砍开,把泥、草翻了一遍又一遍,却毫无所获,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有人在那块土地上做了什么手脚吗?
如风一想,那不至于,人都死了,把骨灰拿走没有半点意义,除非是县衙里的仵作拿去做化验……
想到这,李如风心里一惊,“是啊,
找到十来年前当值的县衙里的仵作,也许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李如风心里又想,自己都是19周岁的青年了,已经是大人了,父亲当年不是常当面说“孩子,你长大了,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吗”?
远处是碧蓝如镜的天池,还有冰洞,风洞,在那些地方,几年来,李如风对那些地方都留下了很深很美的印象。
现在,是该告别师叔祖等人,独自一人去查清家人惨死真相的时候了。
突然想起风清子的话来,他要自己把玄铁剑找地方先藏起来,不到生死存亡关头绝不使用那柄神剑。
如风心想“现在莲师叔祖有风清子授艺,陶师叔祖有风云子授艺,华大力有风雷子授艺,还取了道名,现在有翠华三子在翠云山地区坐镇,就是信天翁或者是太白神龙来了,也不会讨到什么好处吧。
突然,如风想起落难时,遇到的蛇猴二友来,这些年没有看到它们,也许它们已恢复本性,回到自然界去了,那也好,自己以后在终南山区遇到的危险只多不少,何必把它们搭进这种漩涡呢?
李如风回到太乙殿养心堂,把玄铁剑及剑鞘取了出来。
见大家都已出去练功了,殿里只剩下自己,如风解下玄铁剑,跪下身来向太乙真君神像拜了三拜。
如风提起案上毛笔,在一张文书纸上写道“晚辈如风,不辞而别,实有家事,后会有期 ”。
李如风走出太乙殿不远,看见一处奇石,把玄铁剑连同剑鞘埋于石下,恢复原貌,在奇石后不显眼处留了个记号,就离开了。
如果带上铁剑,披着包裹,朝翠华峰向走去。
几天后,李如风来到京兆府路(长安)。
对于一个从没进过城的如风来说,一下就被眼下的所见所闻弄糊涂了。
童年时听父母讲过很多关于长安的故事,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回忆,但是头一回来这里,倒把自己怔住了。
在秦岭翠华山下的村庄,和这个城市比起来,差距有多大啊!
李如风想起唐朝诗人描述长安的一些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想起城乡贫富差距那么大,心里不由得暗自唏嘘。
李如风首先想到的是先找个客栈住下。
他在一处叫“聚来香客栈”的客栈门口停了下来。
走进客栈,看见里面好几张桌边都坐满了客人,如风不想被人打扰,在角落那里找了张桌子,坐下身来。
这时,如风看见一个穿着衣衫褴褛的小男孩蹲在角落里,手里抱着一根小竹竿,身上冻得瑟瑟发抖。
如风在进客栈前就看到有几个乞丐在街边乞讨了。所以他也不见怪。
这时,店小二来到李如风旁边,叫李如风点菜。
如风要了两个馒头,一碟花生和一杯烧酒,他想“钱得省着些用,来到城里,走到哪都要用到钱,没钱可是步步难行啊”。
小二高喊“两个馒头,一碟花生,一杯烧酒,准备”。很快小二就从很快就端着李如风点的东西从柜台那边走来,边走边喊“客官,酒菜来了,两个馒头,一碟花生,一杯烧酒”。并帮如风把酒菜端放到了桌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