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到清明时节。本地风俗清明上坟在春分后到清明前哪一天都行,也不烧纸上香,更不哭坟,只把一些五色纸花插在坟上。
纸花样式不拘,一般剪成拉花夹在谷秸上,也有剪成花粘在柳树头上,总之以鲜艳热闹为原则,女人们各逞巧技,争奇斗艳。
老太爷亲自下乡上坟,林珩夫妇随侍,琰哥儿和珊姐儿也跟着。流连从车窗往外看。天气很好,阳光暖暖的,小风儿徐徐地吹着,麦苗已返青不过还不能成浪,沿路花明柳媚,低矮的墙头儿挡不住盛放的桃花李花梨花,熙熙攘攘的蜂儿忙碌着,在屋里猫了一个冬天的老人换上轻薄的夹衣,坐在路边欣赏来来去去的车马行人,孩子们更是满坡遍野撒欢儿。
半路上,车停在一个茶摊旁,大家都下来舒散一下。老太爷要了开水,泡上自己带的茶,没要店家卖的面茶,却要了几碗店里打算自己吃的小米粥。只要肯出钱,店家自然没意见,还殷勤地端过来一盘子拿羊角葱拌的咸萝卜丝,放了香油的。流连要了两碟店家预备的卤煮炸豆腐角儿和茶鸡蛋,拿出预备好的路食。她预备了葱油饼和豆沙馅儿大米发糕,还有卷着冷荤的春饼儿,见旁边卖馅儿饼的摊子还算干净,又要了几个韭菜馅儿饼。
店家的粥真不错,又香又软,还放了切碎的菠菜,流连还是第一次见这种吃法,米香和菜蔬的天然清气浑然一体,不由点头夸好。店家见贵人青目,倒也没轻狂,笑呵呵跟老太爷攀谈道:“你们城里人希罕这个,俺们乡下人倒不觉得有啥,你老这是上坟去?改天回来还过来,我给你老预备荠荠菜粥,比菠菜粥更好喝!”
林珩吃得快,扔下碗四下溜达去了。流连把蛋黄搅在粥里,哄珊姐儿吃了半个馅儿饼,打发她吃饱了才吃。林珩拿了几枝野桃花回来,珊姐儿高兴地拍手,林珩配上柳枝编了个花环放在她头上,又跟珊姐儿窃窃私语一阵,把另一个圈儿扣到流连头上。流连不理他们的捉弄,戴着圈儿兀自吃饭。
回到车上,流连扯着林珩就要捶,林珩忙讨饶,献宝一般送给她一小段略粗的柳枝。流连不懂他是什么意思,把析枝上下翻看了一会儿,没看出什么特别。林珩轻轻骂了句笨蛋,双臂环住她,将柳枝拧了几下,抽出白芯儿,只留一个完整的树皮筒儿。流连恍悟,柳笛,这是柳笛,放嘴里吹了吹,却不出声。林珩扯出柳笛,将两头儿往扁了捏一下,刮掉一层外皮。流连再吹,很神奇地,竟毫不费力就吹响了,而且两头儿吹出的声音都不一样。林珩看着流连又惊又喜的样子,心里吃了蜜一般甜。
“你连这个都没见过吗?”
流连小声道:“没有,我们院里就没有柳树,路旁多是法国梧桐和杨树,只有有水的大公园里才会有垂柳。”林珩抚了抚小可怜儿的头,侧首贴着她的额头,“你天天窝在家一定闷坏了,等我进京赶考时想法子带你去,好不好?”流连倚在他的肩头没说话,林珩将柳笛衔在口中,吹出了悠扬的曲调,流连像躺在摇篮里一样,昏昏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车咯噔一下停住,看坟的老秋声音响汪汪地跟老太爷寒喧。流连忙坐正,整了一下衣裳,林珩帮她正了正发簪,才起身下车,流连跟着跳下车。
老秋领着一家人迎接众人。院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窗纸也是新糊的,雪也似的白。院中两株花红开得正盛,比梨花更像雪。
老秋乐呵呵地,“老爷,预备了荠荠菜的小米粥,萝卜馅儿的大包子,韭菜炒鸡蛋,香椿头拌豆腐,美不美家乡水,您老别嫌弃,好歹吃一口!”
老太爷笑咪咪地,“不忙,略歇歇再吃饭。秋子,听说你添了个孙子?”
老秋憨憨一笑,“老大家二月里添的,还没出月子,等摆酒时,请您老来赏个脸?”
“好说!”老太爷说着任由老秋扶了他进屋。林珩看着人收拾下了车上的东西。流连把食盒里剩的食物给院里来看热闹的小孩子分了分,娃娃们拿到这么稀罕的吃食,太兴奋了,尤其是豆沙馅大米糕,真是美味。老秋家的两个大一点儿的女孩儿,带着珊姐儿去玩。
看坟的老秋不是下人。
老秋的辈分儿小,可是年龄跟老太爷差不多,虽然早已出了服,但是关系还是很亲密。老太爷把捎来的礼物给了老秋,虽然不过是几盒点心蜜饯和冰糖,但是老秋还是很感动,搓搓手,有点不好意思。
老秋以酿酒为业,酒糟喂猪,家中很是殷实。林家仅有一百多亩祭田,由老秋种着,除了祭祀外,每年给林府三十石粮,剩下的作为报酬,答谢看坟人的辛勤看护。老秋有好几个儿子,大儿子将来继承遗业,是下一个看坟人,儿子们酿酒喂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吃过饭,老秋媳妇带着儿媳过来帮着剪纸花。老秋把提前看好几蓬的柳树头砍回来。林珩和琰哥儿用花丝把纸花绑在柳枝上,黄的粉的红的,绿的叶子,紫的花芯五色灿烂,满树繁华。流连很快掌握了决窍,剪得又快又好。老秋陪老太爷在旁边喝茶,扳着手指算应该剪多少。
除了纸花,谷秸夹的拉花是每个坟都要插的。自家的坟头上插四枝,旁系的坟上插一枝。比得就是谁家的人口多,因此常有做弊的。
吃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