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极快,在全组努力拍摄的时候,7月就这么过去,到了八月份,剧情也进入到了后期。
到这里邓绥也成了三十岁以上的“老人”,连带着妆造也走向了内敛成熟。
这个年纪放在现代剧里或许还是个年轻人,但是在古代却已经是能够做奶奶的岁数,因此乐梨在演绎的时候也十分注重自个的状态。
平和又自信,这是成熟的邓绥身上最明显的特征。
邓太后在上位后所经历的事情太多,剧中自然是将有记载的大事全部拍了出来,其中有磨难,有成功。
她遭受过的质疑以及执政后的天灾人祸不比任何一位功绩大的帝王少。
同时,她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做出来的成就也不比他们少。
正是因着这一点,邓绥在当时、在后世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身为一个女性,且是一位完全把持了朝政的执政太后,邓绥能突破儒家的等级划分,而做到这一点,在前后几千年都是极为少见的存在。
扮演着这样一个人物,乐梨身上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切身体会到了邓太后的人生,明白了她在做出决定时的坚定与为难。
杜维明常常与乐梨探讨关于邓太后的性格。
“历史只记载了她的成就和大致的人生经历,而邓绥的性格就需要我们来分析,找出最符合实际的情况来拍摄。”
剧本中所描述的也大多是事件发展以及冷硬的台词,因此演绎出来的是一个怎样形象的邓绥,这一点几乎要看乐梨这个饰演者的想法。
“一开始的她心中想着的是自己的家族,所以她在入宫后一切都做的很完美,这之外,邓绥又不吝啬于爱自己,否则不会在小时候就为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
“她与大部分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坚定本心。”
只要想,便去做。
所以,她看似温柔而恭顺,实则心中是带着些不羁和自我的。
“她的野心应当是滋生于入宫后,接触到的事情变多,明白权力的重要性,而非是成为皇后之后。”
成为皇后前,邓绥的韬光养晦进行地很是成功。
或许皇帝也能看明白她的做法,也因此选择了邓绥作为自己的政治伙伴,毕竟和其他人比起来,邓绥的心智手段着实胜过他们许多。
后世的史官都说,坐上太后之位的邓绥依旧克己复礼,她是个完美的贤后。
但乐梨并不赞同。
她爱权力,更期待着在自己的手中将这个国家治理好,完成男人无法做到的成就。
她将一切做到最好,看起来符合着贤良的特性,但也确确实实把持着朝政,天下百姓更是只知道太后陛下,而不知道皇帝是谁。
因此,邓绥并非是不爱权力,她爱权力,更爱万世之名。
做好这些分析,在拍摄的过程中,乐梨也就对人物更加有把握。
八月底,开拍已有将近五个月的时间。
原本的计划中,大致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结束拍摄任务,不过这次的进度进行的快,杜维明便提前宣布:“大家都加把劲,再两周就放假!”
乐梨也高兴起来。
她倒是对剧组的生活没什么厌烦,只不过能早些完成一个角色的塑造自然是早些好。
她现在对于自己的角色有一种集邮的心态,希望能把每一种类型的角色都演个遍。
剩下的这两周时间,邓太后的人生也走到了尾声。
她并不是一个长寿的执政者。
十六年的政治生涯带给她的是一颗强心脏,她镇静地接受了自己即将死亡的事实。
她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家族或许在她死后没有好前程,但世家一向以百年计,一朝得势与失势都不重要。
然,邓绥人生唯一没计算好的便是这一点,继任的皇帝是个没脑子的叉烧。
他对着从无僭越的邓氏一族堪称赶尽杀绝,在还没有任何功绩的时候就给自己添加了一个黑点。
当然,这已经是躺在床上,面临着死亡的邓绥无法改变的事了。
此时此刻,她静默着,闭着眼睛。
脑海中回忆着自己这一生,病重时的父亲、读书时的兄弟、劝诫她只需学好女红的母亲,先帝的提拔与信任、执政之初时被万夫所指的时候.....
每一个选择的路口,她都做出了最恰当的决定。
“都出去吧。”
嘶哑的声音响起,到了此时,邓绥依旧是个睿智的人,并不会将病重怪罪于其他人。
安静的环境中,她独自一人,逐渐没了呼吸。
——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去世,谥号“和熹皇后”。
“cut!”
剧情到这里结束,剩下的譬如这个国家未来的皇帝是谁、皇帝登基后做了什么,都不是这部剧的重点。
杜维明选择在大结局的时候打下几行史书上的文字,告知观众即可。
“邓太后传,正式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