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太后反对摄政王带女上朝,继而太后帮摄政王照看眠眠,太后想着既然摄政王提出来了她也不好推脱,何况本来是她先反对眠眠去前宫的。
她帮着照看也是以身作则,若还能因此缓和一下关系,倒也不错。
可结果才过了三五日,太后就把眠眠送回来了。
还是让摄政王自己带着上朝吧。
不合礼制就不合礼制吧,还是保命要紧。
至少把她放在朝殿外自个坐着她不耗人啊,就算要耗也是去耗皇帝和摄政王,或者文武百官啊。
太后也不想自己早早地就被耗没了。
原本能活八十岁的,为了看顾个女娃娃几天,就只能活五十或者六十岁,那岂不是亏大发了吗?
先前锦书还吵吵着说眠眠去朝殿那边这也不合规矩那也不合规矩,现在太后把她送还回去,锦书也一句不吭了,巴不得这小祖宗快点走。
太后当然没自己送过来,而是差了宫人送来。
宫人向摄政王禀道:“太后近来凤体欠安,照看小郡主一事也是有心无力,故太后让奴才们将小郡主送来,归还于摄政王。”
行渊道:“太后不是说这不合礼制吗?”
宫人应道:“这……太后说了,虽不合礼制,但念在摄政王一边要掌理朝政一边要带小郡主,实在劳心劳力,小郡主又离不得摄政王,也只能如此。礼制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凭摄政王做主便是。”
行渊道:“既然太后无法看顾,确实只能如此。请太后保重凤体。”
宫人退下了,留下眠眠跟满殿君臣大眼瞪小眼。
长景面上不说,但心里是很乐意眠眠回来的。
眠眠问:“我坐哪儿啊?”
行渊道:“坐外面去。”
眠眠就转头往朝殿外面走,长景补充道:“尽量找个阴凉地坐吧。”
宫人回到后宫向太后回话,太后听了心头难免憋屈。
本来她想找摄政王的错处,结果她想甩掉那烫手山芋反倒不得不替摄政王正名。/
罢了罢了,要想活得久,就只能少操心那些事。
朝廷百官原本对于小郡主坐在殿外也有所顾虑,现在连太后都那般体恤,那朝中官员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早朝期间,长景惦念着眠眠,行渊知他所想,他越是这样,行渊就越是让他将朝政都一一理完并且弄清楚了以后方才散朝。
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早朝的时间比以往都有所延长。
长景也意识到,分心是没有用的,他只有集中精神早早处理完朝务,才能早早下朝去找眠眠。
这样对大家都好。
于是后来延迟两天下朝以后,百官们紧接着发现,只要小郡主坐在殿外,皇上就非常的认真,往往都能提前把朝务处理完。
现在大家都知道摄政王妃不在府了,由摄政王独自带孩儿,所以小郡主几乎都是整天跟着她爹爹在宫中。
至于摄政王妃去了哪儿无人得知,不过一些官宦家的女眷们趁着这一时机却动起了小心思。
眼下,宫人向太后呈上几封拜帖,道:“这些官家小姐们得知太后抱恙,都想来看望太后哩。倒比以往都走得勤些。”
像这样的拜帖,太后宫里每天都能收到好几封。
太后道:“她们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宫人道:“那……太后可要允她们觐见?”
太后道:“既是一片好意想来看望我,又怎能把她们拒之门外。”
是以,不管哪家小姐递拜帖想来看望,太后都是允了她们进宫的。
小姐进宫以后,先去向太后问安,献一些礼物,太后留着坐一会儿,就让人离去了。
诚然,小姐们进宫看望太后只是个幌子,从太后宫里出来以后,她们往往要四下逛一会儿。
太后仁慈,也准允小姐们可以在宫里走动走动。
运气好的,她们有时候就能撞见眠眠在宫里某处玩耍。
比如,有小姐看见某树荫底下蹲着个圆圆绵绵的小身影,放眼宫中除了摄政王之女,就不会有别的这般小的小孩了。
于是那小姐便走过去,道:“小郡主,你在干什么呢?”
眠眠回过头看着她,道:“你是谁啊?”
小姐道:“我姓柳,我爹是朝中尚书,今日进宫来看望太后的,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
眠眠道:“这样啊。”
然后她又扭回头去自己玩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