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4. 228.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设置

228.你说的都是真的吗?(2 / 3)


的家长们纷纷点头。

家长们不是更相信李安的话,而是更相信这个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没理由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并且他们听到了,这位孩子已经取得了好成绩,蓉城赛区专业组的前十名。

“其实比起升学,今天我更想和各位家长聊聊关于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指导孩子游向任何一块人生的胜利彼岸。”

“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个个人观点。”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还不认识我,我再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安,是蓝天高雅艺术推广艺术中心的钢琴老师。”

一顿。

“如果未来我的孩子对我说,爸爸我今天不想练琴。”

“那我会告诉他这很正常。”

“我在琴童时期也不想每天练习,但在我父母的陪伴下最后也养成了习惯。”

“就像刚才大多数举手的各位家长,你们一定有不同的策略才能让你们的孩子每天坚持练习半个小时以上。”

“但我想说的是,从严格的监督到更为自由的方式,才是孩子可以持之以恒学习下去的唯一途径。”

“练习始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他们的挑战。”

“我们作为家长,各位必须要面对他们时好时坏的练习状态,要理解,也要赞同。”

“在孩子表现出极其强烈不愿练习乐器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过分解读。”

“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已经对音乐失去了兴趣。”

“接下来我将和各位讨论——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孩子,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律的练琴习惯,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如何的应对策略。”

“哗————”

一波小掌声过后,不少家长已经拿出他们的手机开启录像模式。

李安再次看向王盼盼。

下一秒,投影仪切进下一个页面。

【该不该干涉孩子学习音乐这件事】

依然只有一行大小适中的小字。

“莪常常努力试图让孩子达到老师的期望,而不是从他们自己的乐趣出发。”

“请各位花十秒钟的时间思考一下这句话。”

李安掐着表,十秒钟过后他说:“带着孩子们去上课,听他们练习,你们比他们还关注这节课的内容和进度,请问是谁在学琴。”

接着李安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内容大概就是一个母亲迫切的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名歌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这位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全部不生活一心一意的陪着孩子去学习练习,最后这位孩子实在忍受不了母亲的做法,坚决的选择放弃了他本热爱的歌唱。

“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后果只能是取代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丧失自己的生活。”

“过分关注就是最典型的压迫式教育。”

“有家长一定想说这怎么就是压迫了呢,我又没打他骂他。”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能接受的信息量和消化的信息量不同于成年人。”

“这里务必要谨慎,孩子愿意接受帮助的程度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

讲到这里李安发现已经有一部分的家长已经开始频频点头,而有的家长看起来还在听故事。

轻吐一口。

“我想在座的家长之中一定有人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孩子还小一点的时候,比如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们还是很乐意接受来自父母的帮助,但等他们到了六年级,升了初中之后,他们可能在练习的时候就会把房门反锁,并且还不允许你们对他做出任何评价。”

“有吗?”

李安话音一落下,台下立马出现了一片响应。

“李老师你说的和我家里一模一样!”

一名看起来就很爷们的妈妈忍不住开了口,“小时候可喜欢让我们听她拉琴,自从去年上了初一,再练琴的时候我们都不敢往旁边凑,一凑过去就不行,不练了,说什么都不练了。”

显然从现场的反应来看,这位家长的话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同。

怎么办?

这时台下的目光又重新聚焦到了舞台中心。

李安笑了笑。

“我建议遇到这种情况的家长第一时间要平衡自己的反应,不要质疑孩子的态度问题,首先他能去练琴,这至少说明他还具备一种对于练琴的内在驱动力。”

“其次,要及时孩子的老师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会发生一些性格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促使其中一部分不太像从前喜欢和父母交流,这个时候去通过孩子的老师了解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通过老师去传达一些话,这不失为一种更稳妥的关心方式。”

当然,不直接干涉的方法只适用于一部分家庭的情况。

个别情况下,家长还是不得不面临使用一种严厉的方式介入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

李安在这里举例我国家喻户晓的那位钢琴家,林郎十一岁父亲拿着药逼迫跳楼的故事。

同时他也用玩笑的口吻严肃强调,“在咱们华国家庭里,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