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驾在龙游玩半日, 携群臣前往奉先寺斋食。
奉先寺原是奉高宗皇帝之命营建的,十余年前遇到洪灾被冲毁,于是和龙华寺合为一寺重建。
三娘听闻寺中老僧大经历过那场毁寺的洪灾, 不由央着郭家祖父允她去寻寺僧们聊天。
郭家祖父抵不过她的缠磨,托付李泌帮忙照看三娘。经过这么久的观察, 他已看这是个十分可靠的少年郎。
李俨没有受到郭家祖父的嘱托,暗暗抿了抿唇,默不作声地跟了上去。他论早熟不如李泌, 论直率又不如弟弟, 竟是没什么能帮上忙的地方。
三娘哪里知晓李俨小小年纪便心思似海,一心只想跑去寻些老僧聊一聊。
她是个非常执着的小孩儿,想到要做什么便会卯足劲去做。像这次编写应急小册子,她听说谁有这方面的经历就忍不住跑上去聊几句。
佛寺之中也很讲究排资论辈, 贵客一般都是住持带辈分高的老和尚去接待, 寻常香客便是些小沙弥去引路。
三娘这来找人的时机就选得挺不巧,不少经历过那场可怕洪灾的老和尚都去陪以李隆基为首的贵人了。她不死心地转了一圈, 终于在一处僧院里找着个漏网之鱼。
那老僧独自坐在那里干活,面前摆着面长木板, 手里拿着些古怪工具笃笃笃地敲打, 木屑随着他的一次次敲击在他四周飞舞。
三娘不知道老僧在做什么,奇地跑近去想近距离观察。
老僧却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抬起头看向她们这群不速之客。
确实是很大一群, 要知道跟着他们几人的侍从可不少,林林总总差不有十来人。
三娘感觉自己扰了别人干正事,不由上前向老僧道歉:“我们不是有打扰您的, 就是想找人问点事情。”
老僧道:“找什么人?”
三娘道:“就是像您这么大年纪的,经历过十几年前那场水灾的。”
老僧放下手头的敲凿工具, 给自己换了个相对舒适的坐姿,抬眼问她:“你这小娃娃问这个做什么?”
三娘便把写应急册子的事告诉老僧。她阿耶在外戍守边关,她最想托人给阿耶送一本,要是阿耶在外面遇到什么突发外也应对。
想来像她这样牵挂家里人的人应该很吧,许人都想看她们整理的那本应急册子呢!
老僧摇着头道:“我看没什么处,真遇上那样的灾祸,便是有千般能耐估摸着也只能跟老衲一样干念几句‘阿弥陀佛’、祈求佛祖保佑。”
三娘不服气:“哪怕十次里头能派上一次场,那也是能救人一命的。”她一屁股坐到老僧对面,单方面与老僧辩论起来,“就拿救落水的人来说,我听人说不能直接游过去救,有竹竿和绳子抛过去把人牵引上岸是最的,没有的话最能从背后绕过去抱着他往岸上游,不然落水的人会抱着你沉进水里去,落水的、救人的都会没命!这个不听有经验的人讲,我们怎么晓得呢?”
老僧顿住。
一些早已远去的记忆骤然浮上心头。
他确实经历过那次毁了龙华寺的水灾,也确实曾亲眼见到救人的、落水的一起淹没在水里,那是他心中难以抹去的痛。
继而他又想到面对时那种猛烈的洪流,即便照着这小娃娃说的方法去做也不一定会有更的结果。
只不过眼前这小孩儿眼神坚定而澄亮,小小年纪便有这样的心性,以后也不知会有怎么样的就。
老僧说道:“你如何知道这些说法是真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三娘道:“我们分头问了许人,些亲身经历过的人都是这么说的。”
老僧道:“说的人了就是对的吗?”
三娘难得遇到比自己还能提问的人,一点都不觉得老僧问题,反而还认真思索了一会儿,说最有的证明:“可是他们都活下来呀!”
既然告诉她们这些技巧的人都活下来了,应该是有的对。
老僧闻言道:“兴许只是他们跑得快些。像我,没救过什么人,也没受过什么伤,全靠我这两条腿跑得特别快。”
三娘竟不知该怎么反驳。
她憋了半天也没憋能辩倒老僧的话来,只能讷讷道:“跑得快确实很有,我往后也要练腿脚。”
老僧道:“你们没什么事便回去吧,小孩子莫要往这些偏僻的地方走。”
三娘感觉这老僧说话很有思,不想就这么离开。
她的目光落到老僧面前那块长长的木板上,忽地“咦”了一声,凑过去仔细观察上头被老僧敲凿来的大片文字。
那是刻在木板上的《金刚经》。
三娘奇地摸着木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