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反派(19) 桐桐自认为,她不是个没事爱找事的人,除非是有些事她真的看不过眼。而且,她一直坚定的认为,她是个性格温和,也能替人着相的人。想别人的难处,想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做。想的多了,也尽量去理解人家。 她真觉得,论起善解人意,温和可亲,她自己是当的起的。 但有些事上,你就是再怎么想要去理解对方,可还是说服不了自己。 她把手里的书放下,看向站着的十几位大人,再看看坐在刘太后身侧的赵祯,以及站在赵祯侧后方的四爷和蔡伯俙。 这些人聚在这里是干嘛呢?因为王钦若死了。 王钦若是先帝时期颇受宠,后来没了先帝,刘太后也破格启用的人,前后两朝,他做了两任宰相。 一般按照惯例,这种级别的官员要是没了,这对朝廷来说也是大事。 桐桐心里就嘀咕,这个名字不陌生,最近她跟着刘太后,再是不碰触政事,官员大多还是知道的。更何况是宰相。 知道此人了,那自然要了解这个人的过往。了解了过往了,桐桐就想起来了,这是人是北宋著名的奸臣——五鬼之一呀! 这么一个人,而今死后这么被礼遇,她对刘太后现在的态度很是不解了。 刘太后竟然说,“哀家一定要亲往祭奠……” 桐桐把假装看的书放下,在侧后方看着刘太后,眼里的疑惑都要溢出来了。她甚至看四爷:历史上,刘太后真去祭奠王钦若了? 四爷微微点头。事实上,何止是祭奠了,甚至是‘临奠出涕’。史官用了这么四个字,来形容当时刘太后亲自送葬的情景。 桐桐抿着嘴,看向赵祯。赵祯一脸的遗憾,跟赵太后说,“儿臣听闻王爱卿病重,亲自去看望过了,赐了白金五千两……” 桐桐:“………………”亲自去看望,还给了这么大的赏赐? 太后好似有些欣慰,叹了一声,“打发礼部官员护葬……来年贡举……从王相公的亲属以及亲信中,简拔一些吧……” 赵祯又应着,半点也没勉强。 桐桐:“………………”人死了,照顾后辈原也应该。收揽人心嘛,有那出息的,提拔一两个,也在情理之中。这一点,桐桐叫自己尽量去理解。然后她看四爷:对吧!这也是收揽人心的办法。就跟千金买马骨是一个道理,咱看不顺眼,也别苛责吧。 四爷一脸的意味深长,心说,若是你知道之后简拔了此人的亲信以及亲属总计二十余人,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到这里,桐桐都好好听着呢。然后听到刘太后又说,“赠太师,中书令……” 太师、太傅、太保,此为三公。太师为三公之中最尊者,不能比它更高了。 桐桐抿嘴,看着默默的听着的人,心说怎么都不拦着呢。此人何德何能呀? 刘太后又说,“谥号……诸位议一议吧。” 桐桐就看着这些人左一句右一句的,最后得到一个结论:“谥——文穆!” 桐桐:“………………”她只觉得一口气哽在喉间门!不知道为什么,她对谥号这个事,认的可真了。其实人死了,对吧!很不必嘛。 但她突然就觉得,谥号这个事,太要紧了。而‘文穆’这两个字,王钦若这等人凭什么就能用呢? 就在刘太后叫散了之后,大臣们都往出退了,桐桐突然叫做晏殊,“先生,学生有一事不明。” 晏殊:“……”烦死了!谁收你了? 不等他拒绝,也不等人彻底的出去,就听这位郡主说,“先生,学生近日也有读《谥法》,怕是未曾读懂之意,特来请教。”说着,她就从书案后走出来,“学生一问,经天纬地曰文,敢问王丞相,有何经天纬地之才?” 这话一出,要走的也不走了。刘娥抬头看过来了,赵祯坐着也不动弹了。四爷微微低头,嘴角微微翘起。 晏殊:“……”你这话问的,“不只是只有经天纬地之才者才能称为‘文’的。” “或是王丞相慈惠爱民?故而以‘文’谥之?”桐桐说着,就看向这十几位大人:来!列举一个王钦若慈惠爱民的例子来? 刘美就皱眉道,“王相公自是慈惠爱民的。郡主年纪小,又生于房州长于房州,不知也情有可原。” “刘大人说的慈惠爱民,指的是檀渊之战伊始,当时的王大人便主张迁都金陵,弃百姓于不顾么?”这是真的!当时仗才开始打,此人就说咱迁都吧,往金陵跑吧。因为此事,他曾被寇准弹劾,也因此被贬谪过。 如果这是一种仁慈的话,来!诸位谁来告诉我,是因为这般的‘慈惠爱民’,故而谥一‘文’么? 是不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