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4. 1749.兵到高丽
设置

1749.兵到高丽(1 / 2)


等刘公公磨好墨,赵洞庭提笔给阿星皇写信。再让太监传到军情处去,回到寝宫的时候已经是深夜。

寝宫里只有一间房子还亮着灯。

是柳飘絮的房间。

赵洞庭嘴角勾起些微笑容,对着刘公公摆摆手,示意他下去休息,自己向柳飘絮的房间走去。

如今不管多晚,除非是他交代不回寝宫歇息,便总会有间房间替他亮着灯。

这能让人的心里觉得暖烘烘的。

莫说只是耽误进攻元朝的进程,为她们的性命安危,便就是放弃进攻元朝又有何妨?

当初要光复大宋国土,赵洞庭是因为觉得自己承担着全国百姓的期望。而现在,他其实不是非得要覆灭元朝不可。

起码没有当初的那种执念。

因为大宋百姓们心中都没有那么深的执念。

满打满算,这会儿距离莫里、郑益杭在长门町集结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在年后正月下旬,本岛上的两万守军也都赶到长门町。长门町共汇聚有倭路守备军四万,再有流求大军五万。

郑益杭和莫里在这里已经休整多时,在本岛两万守军到后,仅仅休整数日,便就出发前往高丽了。

那时候距离二月还有四天。

出发时有战船两百余艘,可谓是铺天盖地,声势浩荡。

郑益杭当然有传信往长沙,只这个时候,信距离着长沙还有些距离。

在海上,用半个月的时间穿过不熟悉的陌生海峡。于数日前,郑益杭和莫里率着大军终于是在高丽国境的最南边登陆。

不过这里在高丽国属于偏远地区,鲜有人烟。连座像样的城池都没有,只是些被高丽王朝视作蛮族的部族在这样的地方生存。

有些蛮族还裹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要想和他们叫

道理无疑是行不通的。但蛮族也有特点,那就是很会“审时度势”。

他们还保留着类似于动物的本能。说是欺软怕硬有些难听,但着实是这样。

在登陆以后,郑益杭和莫里都派遣出斥候去,在两天时间内便将周围百里范围的情况弄清楚了个大概。

其后经过商议,两人决定兵分两路。莫里率领流求五万大军以及全部的海战船沿海路继续向北,往高丽的东来城去。

而郑益杭则率军走陆路,直穿这些高丽蛮族的地境,进攻全州。

最后两军再合围高丽都城开京。

从沿途的城池分布情况来看,郑益杭的倭路大军要面对的高丽军无疑要多得多。要到开京,破掉全州以外,还得连克公州、安南、南东三城才行。而莫里走海路,只需面对安东、东来两城。甚至如果他不想打,完全可以直接绕到高丽北方去,然后再横穿半岛,往开京就成。也没听说高丽有什么厉害的水军,未

必会有大军还海上拦下他们的海战船。

这会儿,郑益杭率着倭路四万守备军已经到全州城外。

此前沿途的蛮族都很识趣,在见识到倭路大军的气相后,没敢太岁头上动土。

谁都看得出来这支军队不那么简单。整齐、森严的甲胄,再有背在背上的不知道是什么的武器,都透着幽幽的气息。

或许现在倭路大军还没有太浓的杀气,但这支由郑益杭在福建拉起根基的大军经过这两年的训练,军容军貌肯定是出来了。

四万穿着黑黝黝轻甲的大军齐刷刷摆在全州城的外面,即便是没有任何动静,也能让城内的守军如临大敌。

更莫说,此时此刻军中还有旌旗在飘扬。有战鼓在阵阵响彻。

四万大军看起来已经是很唬人了。

倭路守备军的建制和禁军并没有什么两样,千人为团,百人为营。四万大军便是足足四十个团、四百

个营。

大军以营为单位排列开去,能到城外极远的地方。看上去就是黑压压的成片。

郑益杭和几位倭路的将领立在大军的前面。再旁边些还有翻译。

城头可见有高丽的守军,持着长戟,不少人脸色发白。

连那站在城头正中间位置的待藤木头盔的将领都是满脸紧张之色,甚至有点儿畏惧之色在里面。

其实在倭路大军登陆后的第二天,这些全州的守军就已经收到消息。但准备再充分,此时面对如此多大军,也仍然畏惧。

整个高丽国,军队共计也就十余万而已。且分散在各城之中,全州仅仅只有不到万人。

虽有城墙可据,但没谁有底气更说挡得住能征善战的大宋军队。大宋军队的威名,早就传到这高丽来了。

再者高丽国有过太多吃败仗的历史,这导致他们的军队并没有太多的热血和傲气。

看着下面黑压压的守备军,城头主将竟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才好。

最后还是郑益杭先说话,对着城头喊道:“城中守将何人?可知道本将是谁?”

“本将全州将军李承旭,不知城下是大宋国哪位将军?”城头的主将很快答话。

翻译忙将其翻译成汉语给郑益杭听。

郑益杭没忍住嗤笑,“这高丽将军,本将都率军杀到城下,他竟然都还不知道本帅是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