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逃荒不慌,农女开挂种田忙
  4. 第21章 粮价上涨
设置

第21章 粮价上涨(1 / 2)


父女两个出了悦来酒楼,肚子饿的咕咕直叫。

姜二牛本打算去买两个馒头来充饥的,可姜二丫已经朝街边卖馄饨的小摊那边去了,她开口就要了两碗馄饨。

两个馒头才一文钱,可一碗素馄饨却要两文钱,肉馅儿的更贵,一碗要三文钱。

姜二丫要的就是肉馅儿的。

一顿饭就要给出去六文钱,姜二牛有些肉疼。

但想着他家二丫长这么大从来没吃过肉,他心里的愧疚就上来了。从前他口袋里分文没有,现在他有了。

他让姜二丫坐着不要动,他自己则跑去买了一个大肉包子。他献宝似的把大肉包子递到姜二丫面前。

姜二丫看着眼前这个大肉包子,一下子就想起了原主,原主心心念念的大肉包子,她爹终于给她买来了。

可惜……她已经吃不到了。

姜二丫沉默的接过包子,将包子掰成两半,把其中一大半塞进了姜二牛嘴里。姜二牛想拒绝已经来不及了。

姜二丫把剩下的小半个包子拿在手上,兴致缺缺地咬了一口,慢慢地咀嚼着。

姜二牛以为她在担忧未来,于是说道:“二丫啊,分家了也不用怕。

你要相信爹,爹有的是力气,爹努力做工,努力种田,肯定能养得起你的。

再说了,分家还是有好处的,你以后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一天到晚的干活了……”

姜二丫收拾好心情,点了点头,应道:“嗯,我相信爹。”也相信她自己。

有系统在,她肯定能让她和她爹过上好日子的。

很快,馄饨端上来了。

姜二丫皱眉。

“这汤也太少了吧?”

刚吃完半个肉包子,嘴里又干又腻,正想喝几口馄饨汤顺一顺,没想到摊主只给了小半碗的汤,少得连碗底那十二个小馄饨都飘不起来。

摊主解释道:“连续两个多月没下雨了,井里都快打不上来水了,所以汤才少给了些,还望客人见谅。

天要是再不下雨,再这么缺水,我们这个摊都要摆不下去了。”

姜二牛听了摊主的话,点了点头,道:“是啊,这天太怪了,我们水田里也缺水,再这样下去,真怕到了秋天,粮食会收不上来。”

摊主左右看了看,悄悄说道:“我见你们父女二人又是馄饨又是大肉包子的,想来家中还有些余钱。

若有余钱,就趁早囤粮吧。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

天越来越旱,粮铺里的粮食都开始涨价了。要是到了秋天真收不上来粮食,那粮价就得翻上好几番了。

到那时,咱手里的钱就不值钱了。”

“什么?粮食涨价了?”姜二牛有些急了。

“可不是涨价了,从前两天开始,一天一个价儿。我说我们这馄饨摊摆不下去了,也有这粮价上涨的原因。”

听了摊主的话,姜二牛更急了,他问姜二丫:“咋办?

咱们分到手的那两亩水田,就算有收获,那也得等到秋收时节。

现在距离秋收还有一两个月,咱们手里却一粒粮食也没有。

咱们总共只有五百文钱,除去这两碗馄饨和那个大肉包子的钱,还剩四百九十二文了。

也不知道粮铺的粮食涨到几文钱一斤了,这四百九十二文钱买的粮食,够不够咱们父女二人撑到秋收?”

姜二丫加快了手上的速度:“爹您快吃,吃完了咱们去粮铺看看情况再说。”

父女俩吃完馄饨到了粮铺,一眼看过去,全是骂骂咧咧来买粮的人。

一问,上年存放的陈粮已经涨到十三文一斤,就连存放多年、已经明显变质的陈粮,都要七文钱一斤了。

可就算这样,来买粮的人还是排起了长队,他们一边骂着天气和粮铺老板,一边乖乖付钱买粮。

姜二牛挠头:“可是,去年秋收,我帮家里卖余粮,一石粮食,粮铺只给了我五百文钱啊。”

这卖出买进,也亏太多了吧?

大庆国的一石等于十斗,等于一百升。石、斗、升都是容积单位,换成重量单位,一升粮食就是一斤粮食。

也就是说,老姜家去年秋天把家中余粮卖给粮铺,一斤只卖了五文钱。

排在姜二牛身后的人听了姜二牛的话,不耐烦地说道:“做什么买卖中间不得赚个差价啊?

你这卖出和买进能一样吗?

你再看看头顶的这个天儿,像是要下雨的样子吗?

快别磨叽了,要买就趁早吧,晚了,黑心肝的粮铺老板又要涨粮价了。

你要是不买,就快点走开,给我让让道儿。”

姜二牛还在犹豫,姜二丫一把将他拉出了买粮的队伍。

“别拉我呀,我还得买粮呢。不买粮,咱们吃啥?”

姜二丫道:“爹,您别急,粮食的事情我有办法,您把钱给我,我得买些其他的东西。”

她的随身庄园里,虽然暂时只有一亩田地,但它七天就能收获一批粮食。

大庆国一亩田地产三石粮,也就是三百斤。

把随身庄园里那一亩地按这个产量来算,七天就能收三百斤,他们父女两个根本就吃不完,哪里还会挨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