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式...颜色...”
呢喃着,秦键脑海里一瞬间打开了第二乐章乐谱,快速翻到了最后代表黎明的a’部的十九小节。
乐谱清晰的就如在眼前一般。
“从升f小调开始,再到b小调,从b小调再回到升f小调,三小节之后来到了a大调...”
良久。
秦键叹了叹。
“最后回到了主调,d小调。”
短短的十九小节内容一共经历了5次转调,当时他在设计时将这一段理解为黎明前作曲家的内心的纠结和矛盾。
但是在现场实际处理起来的时候由于自己没有控制好力度导致在频繁转调的过程中自己失去了对于音乐画面的勾勒。
此刻经廖林君这么一问,秦键反思了起来。
从整个拉三的演奏设计说起来,自己似乎并没有从调式颜色入手。
只是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充的颜色,尤其是在第二乐章中。
此刻秦键脑海中的画面不又回到了与廖林君第一节课上,对方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贝多芬弹悲怆时定调用c小调呢?’
同样的问题。
作为历史上最顶级的作曲大师,拉赫精通每一个调式,他明白每一个调式的色彩。
“所以为什么拉赫创作拉三的时候将其定调为d小调呢?”秦键在心中问道。
这个问题又给他打开了一扇门。
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他用拉赫的视角去描绘音乐世界,却没有用对方提供的‘原料’。
舞台上的音乐不知不觉间结束了。
廖林君没有打断一旁沉思的年轻人。
她又何尝没有将这个这个年轻人当作弟子一样来看待。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