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手打组源远流长,自打大明建立国子监那天起,就有学生偷偷抄最新的话本卖钱。
一般来说,他们只能赚上半个月左右的钱。一旦市面上仿印书泛滥,他们手抄的书就没有市场竞争力了。
然而,锦衣卫查禁仿印书,打破了这一传统。再加上正版《金梅瓶》售价太高,又给他们带来更多获利空间。
因此自打《金梅瓶》面世,国子监手打组的人数就与日俱增。
从以前的一二十人,渐渐演变成后来的两三百人。
不过,能吃这碗饭的人毕竟是少数。
毕竟写字慢的渣渣,第一时间就被淘汰了。
能长期坚持奋斗在手打组第一线的,都是日写五千言的快枪手。
解奎就是手打组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写得快,口才也好,国子监诸生的手抄本,超过半数是经他之手卖出去的。
他每本书也不多赚,只收一二十文的中介费。当每天销量超过十本后,他就不再手抄改行专职卖书。
干上一段时间后,他不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客源,还统一了国子监手抄本的市场售价,并且推陈出新,在手抄本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了点评版。
此等点评版一经面世,顿时引发市场震动。不仅引得仿印版读者争相购买,就连部分正版读者都疯狂抢购。
更有一些国子监的助教、学正之类的官员,也加入点评大军,纷纷借助自己的学识和威望,推出各种点评版,引得市场竞相模仿。
到了最后,这种点评版的手抄本,不仅售价超越了正版,就连销量都隐隐威胁到了正版的地位。
朱允熥在锦衣卫得知了这些详细信息后,当即命徐六子等人将解奎捉拿归案。
这一天解奎正在国子监对面的茶楼闲坐,一边悠闲地喝着茶,一边睁着眼睛四处打量。每当发现有书生打扮的人,就会上前兜售最新版手抄本。
正在这时,他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小少年走进店中,他一开始没当回事,因为这种岁数的孩子,还沉溺于撒尿和泥巴的乐趣之中,根本不懂风月的妙趣。
然而,这小少年却直接坐在了他的对面,还主动跟他搭话。
“敢问先生,您手里可有最新版的那啥……”
解奎一听这话心里暗暗一惊,随即感慨现在孩子的早熟,才这么点岁数就知道品尝风月了?
“小先生可是要点评版?”
“嗯嗯!”
“不带点评看书有啥意思!”
解奎听小少年这样说,脸上登时露出暧昧的笑容。
“小先生是行家呀,嘿嘿嘿……”
“您说得没错,看书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点评,不仅让你懂得更多妙处,还能增添更多乐趣!”
“我这儿目前有单评本和总评版,不知小先生想要哪种?”
朱允熥闻言当即好奇地问道。
“何为单评版、总评版,这两本有何区别?”
解奎耐心地解释道。
“单评版就是单个人的点评,不过我这儿跟寻常书生的点评不同,都是书评大家的评点。”
“至于总评版嘛,顾名思义,就是将很多书评大家的点评集合在一起,你在看某一段落之时,可以看到很多名人的看法和见解!”
朱允熥闻言心里暗暗纳罕,这才几日的功夫,他们又推陈出新了?
“那就每样都来一本吧!”
解奎见朱允熥这样说,当即从桌子底下掏出一个书箱,打开后放在桌子上。
“请小先生挑选!”
朱允熥伸头往里一看,只见里边装了满满一箱子的书。他随手拿出一本,竟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梅山道人点评版!”
“这梅山道人不是写赵氏姐妹传的人吗,他也看金梅瓶?”
解奎见朱允熥连梅山道人都认识,心里在微微震惊的同时,更加认定这是个小色鬼了。
“小先生够博学的呀,竟然连梅山道人都知道?”
“这梅山道人可是风月话本的行家,他的点评版只要一出,定然引得无数人争相传抄!”
解奎一边说,一边抽出一本比较厚的书,恭敬地递到朱允熥手中。
“不过在咱们的总评本里,梅山道人的点评也位列其中,包括新任礼部侍郎齐先生的点评也在,总之只要买了这本书,就可以同时领略十几位大家的点评,看书的乐趣会更足哟!”
朱允熥一听这话心里更加吃惊了,他没想到齐泰竟然也卷入其中。
殊不知,这正是当时文人的习惯,看书的时候不仅喜欢点评,还以被人传抄借阅的次数多而骄傲。
朱允熥在确定了解奎的犯罪事实后,当即摔杯为号,引得十几个锦衣卫冲了进来,一举将犯罪事实清楚,犯罪证据确凿的解奎捉拿归案。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