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再说大师也说了,终归到最后是圆满的,说明你将来肯定能嫁个合心合意的好夫婿。”
宋红玉冲小王氏笑了笑,表示自己不要紧。
原本姑嫂俩还打算去寺庙后山逛一逛,这下子也没有了逛下去的心情。
从大殿出来后,俩人就打算直接回去。
走到门口时,却迎面碰上了熟人。
年长的那位正是医馆的金老大夫,与他随行的年轻男子,据说是金老大夫的孙儿。
对方这两年一直都在县城,被金老大夫带在身边。
男人年纪不大,又一表人才,打听的自然就多了。
金老大夫也没想瞒着,介绍说是自己的孙子,只不过父母不在,便来与他做个伴儿。
小王氏和宋红玉跟金老大夫见了礼,让出位置,打算给金老大夫先过。
金老大夫依旧是那副慈和笑意,摆手说不用。
“我们祖孙是来散心的,不急着进去,你们是要回去吧,还是你们先过吧。”
崇善寺虽然香火旺,但寺庙的大门却一直没有扩修,从几十年前起,就一直是那副窄窄的,只能容纳一两个人通过的小门。
平时一到庙会时,常常堵得水泄不通。
看着男子扶住金老大夫往后让了让,小王氏和宋红玉也没再推辞,冲金老大夫点了点头,错身而过。
姑嫂俩往外走出去几步,小王氏忽然又停住脚步,回头望了一眼。
金老大夫祖孙俩正跨进门,只留给小王氏两个背影,金老大夫已经是古稀之年,身体略显佝偻。
他身旁的孙子却挺拔修长,像是山顶上那株岿然不动的青松一般。
小王氏的娘家离医馆很近,所以比起旁人,知道的消息也更多一些。
金老大夫的孙子今年似乎十九了,却迟迟没有成婚,金老大夫也一直为这事愁着,只不过他孙子一直不松口,金老大夫也没办法。
小王氏不由看了眼身旁的小姑子,下意识抿唇笑了起来。
姑嫂俩回到家,刚好碰见初心送马大娘出来。
小王氏跟宋昌永就是马大娘做的媒,看见小王氏,马大娘便说了几句凑趣的话。
“我这媒保的不错吧?来年要有喜事,可得请我吃顿好酒。”
俩人都已经成婚,再有喜事,就只能是添丁了。
小王氏虽然脸上有些热,但到底是成了家的人,依旧能镇定自若的说话。
“这城里谁不知道大娘的本事,要是大娘能再给我这妹子做一门好媒,来年喜酒肯定管够。”
马大娘笑的褶子都出来了,“我刚才就跟你娘说这事呢,正好,你帮着你娘一起给你妹子挑挑,看我找的人合适不合适。”
宋红玉在一旁听着,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脸烧红的厉害。
马大娘也知道姑娘家脸皮薄,没打趣宋红玉。
送走了马大娘,小王氏才跟宋红玉一起回到院子里。
宋红玉知道她娘要跟嫂子说她的婚事,便找了个借口回房了。
初心招小王氏商量,主要是想让她回娘家,让亲家公亲家母帮着打听打听男方的情况。
王家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县城人,打听起消息来,也比她要更方便。
这次马大娘给了三个人选,条件跟初心家差不多。
一户姓陈,家里开杂货铺,是独生子,年纪跟宋红玉差不多。
一户姓刘,家中专门做白事生意,是家中幼子。
虽然初心不是很忌讳这些,但小王氏觉得不合适,考虑到宋红玉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初心便先把这个放到了一边。
另一户人家,不是县城的,而是镇上的小地主,对方姓吴,家里有几十亩田地,还有两个大鱼塘。
准备说亲的这个,是吴家的老二,他们家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才刚满十岁。
初心就让小王氏帮忙打听姓陈的这户人家,至于吴家,就只能让宋昌永去打听了。
打听的事急不得,眼看年关将近,一家人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准备过年上。
因为小王氏曾私底下把宋红玉求的签文告诉了初心,所以年后正月里庙会,全家去了趟崇善寺。
初心诚心诚意的烧香,还特地多多捐了香油钱,希望宋红玉的婚事能够顺遂一些。
不是初心迷信,这要是在以前,初心是从来不弄这些东西的,但自从她自身经历过奇特的事情之后,对一些神佛道家的事,不说完全相信,但也多了些尊重。
庙会过后,王家那边打听到一些消息,小王氏回娘家听消息,顺便在家吃了顿饭。
正月里的菜都是荤腥较多,小王氏刚碰上红烧肉,看到那油汪汪的颜色,顿时感觉胃里翻滚,捂着嘴干呕不止。
小王氏的娘自己是生养过四个儿女的,经验十足,立刻就明白过来女儿这八成是怀上了。
一家人高兴不已,立刻送小王氏去金老大夫那看了看,确认有孕后,小王氏的娘就想让女儿在家住几日,她好好教导教导。
可小王氏却坚持要回去,小王氏的娘再不舍得,也只好把女儿送回去。
好在离得不远,时常都能见到。
小王氏有孕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