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北颂
  4. 第1020章 赵祯出京
设置

第1020章 赵祯出京(1 / 4)


,最快更新北颂最新章节!

对刘亨而言,一世人两兄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落在实处的话。

他从认识寇季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

过往的点点滴滴,在他脑海里都清晰可见。

他和寇季非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亲兄弟既然受了委屈,他不介意冲冠一怒。

读书人的那些教条性的东西用不到他身上,他从小不是跟青皮混混厮混在一起,就是跟军汉,长大了以后跟皇城司的一群探子混在一起。

他身上更多的是为兄弟抛头颅洒热血的江湖义气。

他觉得,现在是时候抛头颅洒热血了。

只是他还没有离开庆都,他一切谋划就胎死于腹中。

寇准在他离开庆都的时候,当街拦下了他,将他带在了身边。

他没办法对寇准用强,就只能垂头丧气的跟随在寇准身边。

刘亨才被压下去,得到消息的狄青带着人匆匆赶到了庆都,狄青从头到尾都阴沉着脸,但是他没有像是刘亨一样直言反宋。

刘亨重江湖义气,狄青更重忠孝。

寇准在狄青到了以后,也将狄青栓在了腰间,不让狄青离开他半步,生怕狄青去做傻事。

相比起刘亨,狄青造反威力更大。

毕竟,比邻庆国的辽地镇边禁军,全部都是狄青和寇季的旧部。

他只要代表着寇季振臂一呼,很有可能会在一夜之间,让辽地换一片天。

有人寇准能拴住,有人寇准却拴不住。

寇季昏迷的消息,第二日就传到了辽地。

在辽阳府当知州的赵润,差点没被当场吓死。

他身处在辽地,比大宋朝堂上的那些人都清楚寇季在辽地的影响力。

寇季此前离朝,辽地许多人都觉得是他父皇逼的。

辽地的许多禁军将领对朝中都有怨气。

寇季一旦有个好待,那辽地的那些将领恐怕没人能按得住。

他也知道他的老泰山在他父皇心中的分量。

寇季真要是这么睡过去了。

要么辽地得乱,要么他父皇得疯。

无论是那个,他都接受不了。

他在派人向他父皇传信的同时,带着寇卉匆匆赶往了庆都。

消息传到了临橫府,临橫府的张知白什么也没说,坐着马车就往庆都跑。

消息传到了古北口。

古北口镇关大将军王凯,写了一份乞骸骨的奏疏送往了汴京城。

随后一大堆的将领写了乞骸骨的奏疏送往了汴京城。

消息传到了保州,保州老少们,打点了行囊,赶往了庆国。

消息传到了汴京城的时候。

赵祯在上早朝。

垂拱殿上。

赵祯面无表情的端坐在正中,赵祯身上早已没有昔日的稚气和随和之风,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威严,一身让人不忍直视的威严。

垂拱殿内的文武当中,敢直视赵祯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满朝文武正在商讨各地四级学府设立完成以后,教化成本增加的问题。

大宋的四级学府设立完成以后,大宋的教育成本可以说是直线在上升。

从最初蒙学耗资两千万贯。

到现在四级学府一共耗资八千万贯。

蒙学上面的县学、府学、国学的教化成本,远远高于蒙学。

光是先生俸禄一项,就超过了蒙学数十倍。

蒙学先生,要求不过。

可是县学、府学先生要求都极高。

国学的先生就更不用说,几乎都是足以媲美以前太学和国子监博士的人物。

大宋地大物博,人杰遍低。

以前朝廷根本做不到网罗天下英才。

如今大宋推行全面教化,一些英才都主动投上了门。

并且呼朋唤友的前来为教化功业增砖添瓦。

天圣馆内的大儒们凑在一起研究学问,成果惊人。

给了那些隐世的贤才一个新思路。

此外,大宋朝廷系统的培育读书人,让那些隐世的贤才看到了恐惧。

大宋朝廷系统的培育读书人,隐世贤才想则良才而育之,成为了一种奢望。

他们若是再隐世不出。

那要不了多久,那些为朝廷所用的贤才的学问,就会成为显学。

他们的学问要么被逼的向显学低头,汇入到大宋教育体系当中,要么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消亡。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孕育出的文化太多了,孕育出的智慧结晶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被遗忘的,或者是被舍弃的,也一样,数不胜数。

愿意被世人所用,那就能保留下去,不愿意为世人所用,再好的学问,也会消亡。

此乃大势,也是法则。

不可逆。

所以那些隐士贤才,不得不出山前往各大国学充任先生,传播自己的学问。

大宋朝廷对他们也表达了极大的善意,给予了最高的礼遇。

只不过一切都需要用钱去实现。

所以大宋的教化成本直线提升,已经快要达到大中祥符年间一年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