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可对于其应用就没想那么多。当然,之前忙着实验,也没有余力去想。如今看来,这确实是一种能在很多领域掀起工艺革命的新型材料。
原来,他们做的是这么了不起的事!
原本怀疑自己的论文是否有价值的四人,此时信心大增,这种能改变人们生活、改变世界的新型材料,相关的科研论文怎么可能不受重视呢?
现在,只剩季知行还没有回答了。颜久升、赵毅、孙珥都在暗自庆幸,太好了,我不是最后一个。
一般这种情况,排最后的人往往是最倒霉的,因为各种可能性基本都被前面的人说完了。
不过,季知行早有想法。
“可以考虑用在建筑领域,以提升建筑的抗震等级。”他是从去年的地震想到这个方向的。
去年光宁市发生6.4级大地震,因为有地震预测软件提前十分钟示警,所以没有人死亡,受伤人数也仅有30几个。
但是,受损倒塌的房屋数以万计,无数人受到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当时新闻里的断壁残垣给季知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防护凝胶作为建筑材料可能不太合适,但如果改进工艺变成涂料喷涂覆盖在建筑外立面,那么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来自地震的威胁。
“这倒是我没有想过的。”阎安瑾沉思良久,才道,“这个方向很不错,不过地震给建筑造成的冲击与一般的外力撞击有很大的区别。要具体应用的话还需要再进一步改进工艺,这就不是短短两三年就能办到的了。”
季知行也明白这点,这个方向就离物理比较远了,涉及到建筑设计、工程结构、地质勘测等很多陌生领域,他其实不是很有兴趣。
对四个学生都表扬了一番,阎安瑾又嘱咐了一番论文投稿的注意事项。
“一作写你们自己的名字,通讯作者写我就行。”
四人都松了口气,其实他们刚才也一直在纠结一作是不是该写阎教授的名字,二作再写自己。毕竟这个项目基本是根据阎教授的论文和指导方向完成的。
颜久升跟阎教授相处的时间最多,最明白他的学术道德。而赵毅和孙珥此时都深深地觉得,他们真的是跟了一个很好的导师。
由于国内学术的考评机制,比如评职称,要求文章数量越多越好,而且只认一作。所以有些导师会强行要求学生撰写的论文都必须以他为一作,而阎安瑾显然不是这样会随便抢夺学生成果的导师。
最有投稿经验的颜久升又问道:“老师,现在就投稿会不会太早了?”毕竟是未曾面世的新材料,如果审稿的专家们一时眼拙,看不出这种材料的价值怎么办?
“不要紧,《》和《Nature》的编辑还是有一定眼光的。”阎安瑾轻描淡写地说道,“而且,我已经将专利转让给华夏科技集团公司了,过几天他们自然会大肆宣传广而告之。”
华夏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重要国有企业,旗下有46家国家级研究院所、700余家企事业单位,肩负着服务社会民生、加快科技经济发展、推进国防现代化的重要职责。
其实他们出价不是最高的,但确实最合适的。阎安瑾并不愿看到这种新材料流入私企之手。
这个项目论文是他两三年前就已经写好并申请了专利的,因为防护凝胶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民生、经济、军事、政治,所以他并不打算公开发表他的项目论文。不过,季知行他们四个的论文只涉及技术细节,无关大局,所以发出去也不要紧。
鉴于防护凝胶的特殊性,这种材料不举世瞩目是不可能的;作为新技术新材料,相关的学者专家包括各大期刊的编辑肯定也会去关注。
“你们先投稿,投稿到初审基本也要一两周的时间,足够这个材料打响名号了。”
说完,阎安瑾就离开办公室了,当前是期末阶段,他这个物院院长简直是琐事缠身。
四人都为阎教授的自信折服,不再犹豫,直接就在办公室用颜久升以前的电脑轮流投稿。
根据论文的特性,颜久升和季知行投稿《》,赵毅和孙珥投稿《Nature》。最终确认提交后,四个人互相看了看,都有些期待与忐忑。
期末考试周开始了,季知行这回仍然得参加期末考。
鉴于上学期调整考试方式闹出了不小的风波,这学期的期末考恢复了常规的考试方式,考试周持续两周。
考完第一科信息论基础后,季知行见投稿状态已经变成了,也就是说文章已经进入编辑评估阶段。
在这个阶段,技术编辑会负责质控论文的格式,格式不对就会将论文打回修改。不过季知行他们的论文是阎教授指导修改过的,基本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
论文格式没问题,就会被发到学术编辑邮箱,由学术编辑评估论文与杂志主题是否符合,是否值得送外审等等。这个阶段考验的就是论文的质量与学术编辑的水平了。
投都投了,多想无益。季知行打开电脑,开始为社团模拟实验。
现在阎教授的实验室暂时没有新的活动,考试也很轻松,他一下子就拥有了很多时间,于是都均分到社团模拟实验和学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