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尚书及翰林学士,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早朝之后来到了华盖殿。 朱英也就把早就定夺好的一些制度拿了出来,让大家查缺补漏。 大明的俸禄制度,严格来说是十八个阶梯。 从九品,正九品,到正一品,从一品。 每一个品级,都有正从两职,九品中正制,也就对应着十八阶。 按照现在朱英定下的,最低品级的从九品每月的宝钞俸禄是五贯钞。 听上去似乎有点少。 正常的三口之家,吃饱饭的情况下,是需要四贯钞,这里面不仅仅是包含了大米,还柴油盐酱醋茶等。 初看到,众人也平常心态,能吃饱就行。 不过看到后面的福利,就有些动容了。 首先是吃饭。 按照新的制度,所有的衙门,不管是哪个类别的,包括宫里头,都会单独开设官员食堂。 并且不是一日两餐,而是一日三餐。 如若遇到加班的情况,更是可以提供宵夜。 单单就这一点,让五部尚书,翰林学士大为动容。 把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可就是解决了大半的问题。 这还不止。 在其后面,每个季度都会有相对应的新衣,包括一些附带。 所谓配送,就是享有一定程度上的津贴,这些就不是实物了,而是柴,油,盐,花椒,之类的作料,数量不算多,但意思到位了。 每个地区的附带并不明确,会根据当地的情况变化,具体的数额是季度的五贯钞内。 也就是说每三个月,相当于发放四个月的俸禄实际。 除此之外,对于地方官员,京师官员马车的配额,使用,也大致的定了一个计划,具体的详细,就是需要五部尚书和翰林学士共同来完成了。 而后便是关于伤病之类的。 首先便是医药全免。 听上去有些夸张了,其实这还真不多,在各项福利待遇里面,反而是最低的。 可不要拿着后世高昂的医药费来对比,如今的大明,现行的中医,大部分的医药都是非常廉价的。 这年头行医,讲究的是一个悬壶济世,医德,名声最为重要。 尤其是对于中医来说,像那笑比较有疗效的土方子,可能患者自己就能去取了。 药店里的药材,几包下来,顶了天就几十文。 大夫的针灸,推拿,包括接骨这些,基本上就包含在看诊费里面。 去药堂看诊,总共就几文钱。 你若是骨头折了,便就当场给你接好,若是哪里不通畅了,来一套针灸,若是得吃药,那就开个方子,便就没有别的费用了。 义诊在大夫这个行列里,是最为常见的现象。 讲究的就是一个药到病除。 若是吃了你的药,三日还不见好转,那可就是砸招牌了。 其实在如今的大明,大夫的地位并不高,对于大夫的划分,是属于百工之中。 也就是说,大夫的地位,是跟工匠对齐的,也就比商人的地位高一点。 当然,这只是说一个普遍的现象,不包括御医,太医,或者说当代名医。 不管是大夫,还是药店,也不存在什么暴利赚钱,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主要还是一些穷苦的百姓。 指望从百姓身上刮出很多油水来,显然是不现实的,一些没钱的,宁可就这么拖着,也不会说花钱治病。 什么偶感风寒,那就自己扛着。 吃饭都吃不起呢,还看啥子病哦。 况且对于许多老人来说,一些普通的病症,都懂得几个老方子。 受了风寒,那就是一碗姜汤搞定,出身汗就好了,哪里需要去看什么大夫。 食疗在百姓这边,才是很普遍的现象。 而大夫这边,面对的病症多是以疑难杂症为主。 而调理身体,主要还是在于一些达官贵人,偶有什么不舒服之类的,便就会请大夫来把脉看看。 大夫这个行业,主要还是传承。 师传徒,父传子。 自小就开始跟着把脉看病,抓药开方。 严谨且便是一辈子的活计。 是以朱英把所有官员的医药全免,还真就是一个非常小的方面。 其实这一条并非是针对朝廷官员的,主要是给地方官员。 朝廷这边,基本上有什么伤痛病症的,宫里头的太医,御医就给治了,费用也是宫里头也出了。 几位尚书还有翰林院的学士讨论了半晌,最后是刑部尚书杨靖开口问道: “殿下,这按照官职的品级发放俸禄,可有些官员是实权,有些官员是虚职,也按照如此定夺吗。” 但凡是官,就有品级。 不过这个品级也是五花八门的。 像是翰林院的修撰,一些从官,还有副官等等,诸如此类的繁多。 若是按照这般发放的话,就好像没有了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工却同酬。 那边累死累活,手握大权,一个月是这么多。 这边清水衙门,整天无所事事,一个月也是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