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知道农人们着急播种一年的希望,四月末的时候,天气就变得格外的暖,太阳也是尽职尽责的每天都跑出来报道。晒得赶着老牛耕地的农人们都只穿了汗衫,有的干脆打了赤膊,羞得往田里送水的小媳妇儿都是红着脸,低了头疾走不停。
这一日,太阳刚刚升起一人高,林家的水田外,就聚了足足百十人。原来,今日林大海父子要教授外村的乡亲们如何插秧。
去年林家村里很多人已经尝试过了,甚至林家的水田大半都是他们帮忙插好的。随便一个人都能教给别村的乡亲,但没有办法,人人都只相信林家父子,不亲耳听一听,亲口问问,总觉得心里没底。
只要林大海或者林保点头,说一个“好”字,那全家人好似都看到了秋日的丰收,乐的睡觉都能笑醒。
小小一块水田,不过林家院子那么大,周边却是密密麻麻站满了人,林大海和林保父子,一人站了一侧,手里托着七寸高的秧苗,一边讲解一边掰下两三株稻苗插进泥水里。稻田边雅雀无声,所有人都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林大海生怕乡亲们回去之后还是栽错,就一个个叫人下田来试。直到确保每个人都学会了,这才憨厚一笑,“大伙儿都学会了吧,这活计不难,就是累腰。不过,这样插秧,人家才撒种子,咱们的稻苗已经七寸高了,秋日时候就是下霜早,也不怕。大伙儿放心大胆的种,有任何事需要帮忙,就来家里问。咱们辛苦一年,家里老人孩子,冬日里就都有白米饭吃了。”
说着话,他就弯腰撩了水渠里的水洗去沾在脸上的泥点子,待得抬头时候却是吓了一跳。
原来,所有的乡亲,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跪在了田埂上。
“林家大恩,我们真是不知道怎么报答。”
“是啊,我们只能多磕几个头,替家里妻儿老少谢林家大恩。”
平日都是顶天立地的老爷子们,这会儿都丢弃了膝盖下的黄金,跪的是心甘情愿。不为别的,就为了林家有一点儿好事都不曾忘了乡亲。
原本育秧种稻这样的秘技,林家谁也不教,众人就是羡慕的红眼睛,也没有立场要林家传授。
但林家没用大伙儿恳求,就主动教给十里八村的乡亲。甚至不辞林大海父子不辞辛苦,一次次在各村走动,就是为了他们秋日能多打稻米,家里过上好日子。
这简直就是活命的大恩,别说磕头,让他们为了林家拼命都值得。
林大海赶紧伸手扶起身边的人,又招呼村里人帮忙,“大伙不要这么客气,都是十里八乡的乡亲,我们家里不过是发现一些种地的好法子,和大伙儿说说,大伙儿能信得着,我们就很高兴了。如今才是春日,还有好几个月才能收稻子呢,大伙多尽心,秋日时候,咱们吃上白米饭,再说这些也不迟。”
众人这才纷纷爬起来,也不知道谁高声喊了一句,“大伙儿今日也别回去了,林家一百亩的水田都没插,不如咱们搭把手,把水田都插好,明日再插咱们自己家的。”
“好,就该这样。”
“对啊,左右也来了,都有点儿力气,旁的不成,干活儿咱们可是谁也不怕。”
众人说着话儿,就散了开去,脱了鞋子,挽了裤脚跳进泥水里,学着方才林大海的模样,小心翼翼把稻苗插进田里。
林大海见此,也知道拦不住,就赶紧喊了人帮忙往家里送信。
给林家干活,就有饭吃。这早就成了林家不成文的规矩,今日这么多乡亲帮忙,怎么也不能让他们空着肚子啊。
于是,得了消息之后,林家大院也忙碌起来。
董氏喊了林保,一起去开了林大山后院的地窖,白米扛出来好几袋。林平则赶了车去便宜坊拉猪肉和菜,还要在点心铺子取些果味糖或者锅巴、点心之类回来。
白米自然是要焖米饭,给大伙儿吃,点心和糖果则是老爷子特意吩咐的,帮忙干活儿的乡亲走得时候都给装上一把糖或者几块点心,拿回去哄哄孩子。
想起原来家里困难的时候,每次从城里回来,孩子们欢呼着围上来,却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分给孩子们,那份心酸,做长辈的从来不曾忘记。
如今乡亲们在林家帮忙一日,晚上回去给孩子们带点儿吃的,哄得孩子们欢喜,一家人也就都欢喜了。
虽然灾民已经南归有两月了,但林家外边的大灶棚却一直没拆,安上大铁锅,缝隙里糊两锹泥,一把柴火烧的锅里热水沸腾,炒菜焖饭,再是容易不过了。
众人忙了一上午,中午吃了雪白的米饭,配上豆腐炖肉,下午又忙到黄昏,林家的水田就插完了大半。
众人也不肯让林家再准备饭菜,都是要赶回家去。一来是担心家里人照料不好稻苗,二来也是盼着明日家里开始插秧。
林家没有办法,一人塞了一包点心糖果,外加一个果子,才算放众人上路回去。有几个家里实在有些远,还是林平赶车送走的。
这般,马车另做它用,就耽搁了送姚家父子回去,这父子俩第一次在林家吃了晚饭,自然也把这一日的热闹看在眼里。
他们虽然知道林家在十里八乡很有威望,但亲眼所见,才知道,这威望两字是何等的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