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带着商场穿六零
  4. 38、第 38 章
设置

38、第 38 章(1 / 3)


第三十八章

第二天,两夫妻换上张晓珠给他们订做的新棉服,张顺诚骑着张顺国的自行车载着袁冬梅去县供销社里买东西。两人在里头逛了一圈,也彻底弄明白身上这一套衣服至少需要多少钱,在买了需要的棉布以后,才心情沉重地从里头走出来。

“你说,小珠哪来这些钱?一套少说二十,她一个月工资都没二十块!”大冬天冷得要命,还刮着风,袁冬梅急的额头上都冒了汗,站在供销社外头犹豫地说:“不然我去问问里头肯不肯收,把衣服卖了,亏就亏点,钱拿回来最要紧……”

张顺诚拦住她,“这是小珠的心意,咋能卖?她能弄到钱买,就是她的本事,咱们得信她。”

“可是太贵了啊,太贵了。”袁冬梅的手攥着衣摆,直勾勾地盯着供销社,“我长这么大人了,都没穿过贵成这样的衣服,小珠一下子买了三套,咋下的去手?回去我得说说她,挣钱不容易,大手大脚的养成了习惯可咋办?”

张顺诚推了自行车,拉着她走了。

“好久来一趟县城,咱们逛逛再回去吧。别想这些了。”

两人沿着街走,侯县比镇上的几个村子繁荣富裕不知道多少倍,路上不是乡村的土路,而是碎石、青砖铺出来的宽敞路子,连汽车都能开过去,白沙村能骑上自行车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但在县城的路上是成群结队的骑过去。

两边开了不少国营店铺,生活气息浓,也更热闹,行人穿着比农村打着补丁的衣服漂亮整齐的多,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与喜悦,充斥着希望,不像村里的人总在愁着明天吃什么。

“你说搬到县城来,是认真的吗?”张顺诚突然问,“在这里,咱们无亲无故的住在哪儿?村里还能下地挣工分,家里也没个吃商品粮的,搬到这里不是找死?”

“等小珠置换了工作,就能到糖厂做正式工,吃商品粮。我们俩人随便去做点工挣家用也是好的,难不成还能被饿死?至于住在哪儿,小珠说托人帮忙打听了。”袁冬梅心里也没啥底,但还是选择了相信闺女,这一个多月来,她像变了个一样,很有主意,也很有本事了。

这让袁冬梅深刻的认识到,她已经老了,得听孩子的了。

张顺诚摇着头,脸上的表情并不是很乐观。

哪怕他没在县城生活过,也听人说过,城里头的地金贵的很,除非有分配的房子,不然就得花大价钱租房子,哪比得上乡下大片土地,总能找着地方盖屋头,挤是挤了点,但一家子凑在一块也能互相帮衬。

“你说找工作,城里人多,哪里好找了,我俩没念过啥书,也没路子,难得很……”张顺诚低声的嘟哝着。

走在一旁的袁冬梅全当做没听见,左顾右盼地打量沿街两边,看到和平国营饭店以后,脚步就有些抬不动了。

两点出来前就喝了一碗红薯稀粥,骑了一路自行车又在供销社逛了大半天,已经到了中午将近十二点,肚子饿的稀里哗啦,闻到香味更是难以忍受。

张顺诚顺着袁冬梅的视线往前看,他把自行车掉了个头,“我们去吃点东西吧,好不容易进城了,也得吃点好的。”

“国营饭店的东西贵,还是回家吃吧。”袁冬梅嘴上这么说的,但脚步还是跟着往前走。

张顺诚把自行车停好了,拉着袁冬梅的手进店,里头不是特别大,摆了八张长桌,每张够坐四个人,他们来的正巧,只剩下最靠里的一张桌。

“师傅,来两碗牛杂面。”

“好嘞!稍坐一会,两碗牛杂面!”

说是国营饭店,但其实只是小馆子,师傅下面条的地方只用玻璃做了隔断,人就挤在后厨房里摔打面条,在案板上拍的啪啪作响,没多久丢进沸水里,烫熟了就倒进熬好的牛杂汤,撒上小葱,淋上香油,端到了桌上。

张顺诚付了粮票和钱,把碗推到袁冬梅面前,埋头吃起了面条。

牛杂汤看起来清凌凌的,却是用牛骨头熬制出来的汤底,再加上牛肚、牛百叶、牛肝、牛筋、牛肉在面条上满满铺了一层,点缀着绿色的小葱,看的人食欲大开。

袁冬梅饿得很了,先喝了一大口汤暖胃,接着埋头吃起了面条,夫妻两个完全没有交流,全都卖力地吃着,在他们隔壁的两桌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互相地聊起天来。

“你说厂里头是啥意思嘛,突然要搞个比赛。”

“就是,之前都没有过,偏就咱们赶上了。”

“我听人说,比赛还分厂内厂外两拨,厂内的要是能得第一名,职工级别往上提一级,厂外要是能得第一名,就进咱们厂子当正式工,是为了刺激咱们职工的积极性。”

“有啥好刺激的,每天从早到晚的摆弄机器,我累得脖子都要伸不直了,你听我这骨头嘎嘎响的,跟没上油的机器一样僵。”

“谁说不是呢,咱们加班加点的赶,还老说什么效益不好,积极性不高,又不涨工资又不发奖金的,能有啥积极性啊……”

两桌的女工叽叽喳喳地聊起来。

袁冬梅吃了大半碗面条,一直没落下听隔壁桌说的话,大概懂了意思,才转身拍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