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第一贡生
  4. 第435章 创造生产力
设置

第435章 创造生产力(1 / 4)


浙江,海宁卫城。

在朝臣以为张周是护送太子北上,要去接替马文升当兵部尚书时,张周却转道南下,带着朱厚照去海宁卫参与“江南造船厂”的奠基。

同行的除了唐寅、徐俌两个被定下要参与到“靖海”大业的人物,还有主动前来的新任南京守备勋臣朱辅,除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官、海宁卫将领等人,还有几个特殊的人员,除了一直如跟屁虫一般的徐经之外,还有朱厚照新收的三个“弟子”,孙澈、公冶平和胡峰。

“先生,好大的船啊,我能上去看看吗?”

朱厚照到了海边,精神头便起来,指着海上停泊的海船兴奋不已。

造船厂还没建起来,但船已经有了。

大明在江南是有海船的,在嘉靖之前,大明市舶司跟东南亚的小国往来也很密切,大明为了靖海也曾修造过一些海船,但每条船都是有四十年船龄以上的旧船,即便重新修缮过,但还是给人一种风一吹就会散的感觉。

不用张周提醒,一旁的杨鹏便提醒道:“殿下,您不能上船,危险啊。”

朱厚照一脸不屑道:“就是在海岸上,能有多危险?再说了这么多人,就算我掉进水里,还能淹死我不成?”

张周道:“太子,你可还记得我跟你说过,你命里有水劫?”

“切……”朱厚照闷闷不乐。

徐俌迈着闲庭信步走过来,道:“莱国公,这船你是打算作何的?不会是要以这条船,将海上那么多岛屿,一一收复吧?”

朱厚照道:“我替先生回答了,他要派船远洋的,好像是在东边,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块陆地,上面各种宝贝都有。”

“呵呵。”徐俌只能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张周道:“这条船是作为造船范本的,但这种船的船舷刚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良,我已奏请过陛下,在海宁卫作为大明在江南造船的中心,以后每年都会在这里造出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船只。”

徐俌听了这话,不由望向一旁的朱辅,大概是让朱辅提出困难。

但朱辅把头别向一边,当没看到他的暗示。

徐俌只能亲自说了:“不是老朽泼冷水,这一条船,少说也要个万八千两银子,那还是一般的船只,我朝已经多年未曾调钱粮修造船只,如果一年造几十条……那……岂不是说,一年少说也要准备个四五十万两银子用在造船上?”

张周叹道:“你说得很有道理。”

徐俌一怔,被张周如此赞誉,说他有道理,徐俌还有点受宠若惊的意思。

“我也知朝廷不可能调拨太多的钱粮,所以只能就地取材了……”张周指着面前的海。

徐俌问道:“捕鱼吗?”

朱厚照却也指着不远处白的一片区域道:“先生,那是什么东西?亮闪闪的,这里还出产白银吗?”

随着朱厚照的开口,在场的人也都顺着他手所指,望向了远处的一片滩头之地。

却见一片宽阔的海滩上,正有一个个水洼,里面灌注了海水,而水洼是三五个连在一起的,越往后走,水似乎越少,而在阳光照射之下,折射出银白色的光芒。

徐经此时抢白道:“这是张师早前就提出的,用滩晒之法晒海盐的地方,就是用一个个海边的梯田,把海水用水车给送到高处,再一步步从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也不知怎的……越往下流,那水里能析出来的盐就越白,堪比上好的井盐了。”

听到此话,徐俌脸色不知有多尴尬。

大明在浙江有两浙盐场,是以灶户煎盐的方式,也就是用柴火进行煮盐,至于晒盐之法自古也有,但奈何晒出来的盐杂质太多,且一次晒盐周期超过十天,很难保证十多天时间里不出现天气变化,以至于晒盐法并未推广。

而滩晒法,据说是在1522年,由福建人在长芦盐区最先推广并使用。

清初,于汉沽盐区,发明用二人柳斗的方式提海水。

而1844年,由宁河县知县教灶户用水车提水,代替二人柳斗打水,提水能力提高十倍,一次能提水一百亩,从那之后滩晒法才彻底将煎煮法所取代。

杨鹏问道:“在海宁卫有盐场和灶户吗?”

张周笑道:“并没有,我就以军户中人,配合地方招募的百姓,顺带开个小的盐场,自产自销一下,解决船厂用度。因为准备不充分,再加上很多事都需要我亲自坐镇,到今年才落实,这不刚完成修造,我亲自过来督办一下?”

杨鹏道:“就这么一片地方,只怕也晒不出多少盐。刮风下雨的,可就全毁了。”

朱厚照撇撇嘴道:“这天,会下雨吗?”

江南最大的问题,是有梅雨天,但现在已是农历十月,雨水很少了。

而且滩晒法的原理,就是修三到五个池子,先把海水送到最高的池子里,等晒到一定的程度,溶解度低的杂质,诸如泥沙、硫酸钙等,就会先被析出来。

等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之后,再挖开边缘让卤水进

那时所得的海盐,已不是那种普通日晒或者煎煮所得的海盐,成色一流,而且下雨的时候保下不保上,甚至保个结晶池就行。

以前晒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