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第一贡生
  4. 第324章 上听处
设置

第324章 上听处(2 / 3)


眼前这事,的确没必要闹得朝野皆知。

张周笑道:“以臣想来,谢阁老的意思,应该是把对军情有了解的马尚书,还有对大局有掌控的刘阁老和李阁老他们一并请来,一并商议。”

谢迁皱眉望着张周。

这算是张周比较了解自己吗?

不是。

张周所说的,不过是最浅白的道理罢了。

朱祐樘点点头道:“朕本来也该如此,但朝野上下那么多事,也不该为了未发生在大明境内,与大明并未有直接关系的战事,而令大明上下为此而操心,毕竟还是要以朝务为重的。”

谢迁闻言,心里在想,连鞑靼小王子要吞并朵颜三卫,都不算是大明的朝务的话,那什么才算?

朱祐樘继续道:“这两年,北方军务或会渐多,若时常以诸位阁老、部堂到内廷商议,也会对朝事有所影响。”

“而朕,也不能总听秉宽一人,也要博采诸臣工的意见,所以朕的意思,是在未来几年涉及到边镇事务上,再以此成立一个特别的衙门,从内阁、司礼监、六部侍郎、研武堂及都督府中,各选出一人或几人,参与期中。”

朱祐樘终于说出今日召见几人的目的。

谢迁马上反对道:“陛下,此等大事,不该贸然决定。”

不说反对,只说决定太草率了。

你成立这么个衙门,简直是要把朝廷内阁和六部都给架空,你这样做连跟大臣商议一下的耐心都欠奉,怎么让朝野上下的大臣信服?

一旁的张懋倒是挺直腰杆,突然有种跑腿的变成动嘴的,一跃成为核心决策层的感觉。

朱祐樘道:“此衙门,并不在宫内或宫外设立任何的公廨衙所,只是有边镇事务时,朕需要临时听取意见,不涉及到批阅任何的奏疏,朝中任何衙门的事务,包括内阁票拟、六部部堂行事等,皆都不受影响。难道朕连采纳诸位意见,也需要征得他人同意吗?”

谢迁皱眉。

皇帝所说的,在他听来,还是比较合理的。

皇帝最近对于边镇事务非常关切,甚至想以此建立平草原的功业,在西北自行筹措军粮物资,甚至派人去经略辽东。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要设立一个临时的“顾问团队”,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朱祐樘继续道:“朕没有找内阁首辅,也没有找六部七卿,为的就是不干扰到朝堂的运作,朕也不能以私人的好恶,影响到大明的国运。”

谢迁道:“但陛下,涉及到边镇事务,与朝廷上下的运作也乃休戚相关。”

说没关系,但岂能没关系?

朱祐樘反问道:“那谢阁老,你认为在此等事上,除了召朝中文武大臣廷上商议之外,还有旁的办法吗?朕不过是想问个意见,也需要每次都劳师动众?”

谢迁感觉自己这次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

“而且,朕的意思是,此衙门内所有成员,都非固定的,也无首席和末席之分,不论资排辈,哪怕只是一名新科进士或举人,甚至是平民百姓,他的意见有助于大明在边镇用兵,都可以被招纳进内。”

“朕也绝对不会赐与其特别的官职,只要原先的衙门公务繁忙,便可将其先行调换,有错者也可撤换和罢免,临时征召和补充于谁,全在于此人的能力如何,朝中资历和威望并不在考量范围之列。”

“不给予其朝野之外的品阶,也不会给予其朝野之外的权力,只方便于朕的问策,不涉其它。”

朱祐樘一次把自己的设想都说出来。

当然这一切都是出自张周的建议。

谢迁瞪着张周。

他似乎明白为何张周要这么做。

你们这群文官,不是以前都说我张某人单独成为皇帝的近佞,左右朝事的变迁,甚至“祸乱朝纲”吗?

你们攻击我,不在于我做的事是否对大明有利,只是因为我所做的事“无先例可循”不是吗?那现在就把这种没有先例的事,变成有定例的,我张某人也不再以单独顾问的身份给皇帝出谋划策,而是让一群人来出谋划策。

当然皇帝听谁的不听谁的……那就要看谁的意见更好了。

一旦这种皇帝私人顾问形成定制,岂不是就是跟内阁一样,在奏疏票拟之外,皇帝多了一个军务上的顾问团队?

现在只是顾问于军政,以后顾问于什么……或者是孰轻孰重,那就另当别论了。

任何一个新衙门的崛起,都是为了保证皇权集中而产生的,在张周看来,诚然宰相的废除和内阁的出现,是对皇权集中的加强,但显然还不够。

想要进一步加强,就需要有平衡内阁和司礼监的衙门存在……这个衙门,不应该由张周一个人来组成,而应该看起来公平公正一些,多加进几个人来,但目前来说还是他张周一人说了算。

谢迁道:“陛下,此事应当于朝堂上进行商议。”

谢迁也是没辙了。

如果现在刘健、李东阳和朝中六部尚书等人都在,要反对起来或还能拧成一股绳,但眼前这四个人……除了张周是名义上的文臣之外,谁还会帮他呢?

萧敬和张懋似乎巴不得有这样一个新衙门的出现,平衡内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