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过去围着水笙转了一圈,“姐,你可别偏心,有好吃的一定记着我。”
元宵不是好眼神看了粽棕一眼,抬脚出了屋。
粽棕无语的瞪了他一眼,转头跟水笙说:“姐,你别理他,整天冷着脸,他就那种人,你可千万别当回事。”
水笙被他说笑了:“知道了。”
兵部尚书回家思过后,满朝文武都盯上了兵部尚书那个位子。
皇上询问赵雪窝有没有意向肩负起来,赵雪窝诚惶诚恐:“皇上,微臣这点学识还是算了,如今禁军的事就够我忙乎了,微臣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耽误了皇上的大事。”
既然赵雪窝没意向,皇上只能在其他朝臣里寻摸。
兵部尚书责任重大,肯定不能随便交给什么人。
可众位大臣虎视眈眈,如果是个什么能搬走的东西,恨不得跑他面前抢走。
不光朝臣这样,后宫也在蠢蠢欲动。
皇长子已经20岁了,去年娶了皇子妃,今年皇孙都出生了。
二皇子今年18岁,也在两年前定了亲,计划明年成亲,三皇子今年也16岁了,还有四皇子五皇子,除了早夭的六皇子,曹贵妃所生的七皇子,他有六个儿子,各个聪明敏慧,可担大事。
当然了,这是他作为父亲的看法,赵雪窝可不觉得他那几个儿子有自己的两个儿子聪明。
皇长子是皇后所生,朝臣们最推荐太子的人选也是皇长子。
他即是长子也是嫡子,立太子理所当然。
只不过皇后过世的早,这后宫里没有为他说话的。
只有个刘尚书,还不争气,如今被皇上赶回家闭门思过去了。
朝臣们推荐是真推荐,可到了关键时刻,可不能指望他们拼死效忠皇长子。
这也就是皇上不愿意立长子的原因。
其实他最满意的是三皇子,前几年已经决定立他为太子了,可曹贵妃明显更喜欢小儿子。
皇后去世后,曹贵妃的父亲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太师,在朝廷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皇上宠爱曹贵妃,她又生了两个儿子,皇上不得不多考虑一些曹贵妃的想法。
可曹贵妃生的小儿子才八岁,立了他,另外几位皇子能服气吗!
其他皇子不服气,这就是乱象的开始,会有无穷无尽的祸患。
思来想去的,皇上还是觉得三儿子最合适。
不等皇上下定决心,曹贵妃主动找到了他,“皇上,安乐都到了及笄的年纪,还没定下亲事,您就一点都不着急?”
皇上一共五个女儿,曹贵妃生的女儿是他第三个女儿,聪明机智,长得也漂亮,皇上最疼爱这个女儿。
还不到五岁就封了安乐公主。
皇上笑道:“朕急啊。”
曹贵妃:“那您怎么不给她订门亲事。”
皇上无奈道:“是朕不给她订吗,是你谁家都不满意,不是嫌弃这家粗俗,不懂礼数,就是那家儿子不够聪明,要么长得不好,要么才学不够,反正你总有各种理由。”
曹贵妃确实都不满意,可这事也不怪她,确实是那些人配不上她的小公主。
“皇上,您就再想想,女儿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再不定下来,年纪合适的都成亲了。”
皇上确实想不到合适的人,“那你说,你钟意哪家的公子?”
曹贵妃脱口而出:“赵将军家的元宵就挺好。”
皇上绑不住连笑都没了:“你也知道元宵早就定亲了。”
曹贵妃满脸不高兴道:“我知道,是个乡下的野丫头,这事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让赵家退亲,实在不行咱给那姑娘赐门好亲事不就行了,再不行,再多给点银子。”
皇上可做不出来逼迫大臣的事:“这事我管不了,你要觉得非元宵不可,你就自己想办法。”
“自己想就自己想,”曹贵妃毫不犹豫的说道,“那我去一趟赵家,听说老太太要过大寿了,我去赏个恩典。”
皇上懒得跟她计较这些,“你随便吧。”
就这么时隔多年,曹贵妃又一次来到了侯府。
进府前,她把一直侍奉她的老嬷嬷叫了过来,“一会我跟赵家人说话的时候,你把那个什么水笙叫出去敲打敲打,最好让她自己提出来退婚,那就赖不到咱们头上了。”
老嬷嬷答应道:“奴婢知道了。”
田氏今年58岁,算不上整寿,不过赵雪窝想好好热闹热闹,今年平阳回来了,他和雨生也没有赴外任的,一家都在京城,团团圆圆,多喜气。
雨生也有这个意思,主要是平阳回来了,他和杨二妮都高兴,赵雪窝不提,他们都打算好好庆贺庆贺。
本来赵雪窝只打算一家人聚聚,赵家这些人再加月牙一家,不请外人,最多把孙明喜一家叫上。
可雨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