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骑砍三国之御寇
  4. 106、友谊的小船要翻了
设置

106、友谊的小船要翻了(1 / 3)


因为荀或和程昱乃是重臣,更常常跟随曹操视察各军,故此这都伯的军职虽不算高,对他二人却都早已熟悉。

这时曹操终于把军报看完,抬起头问那都伯:“我记得上一封来自寿春的军报,说就在王政新婚之日,寿春有数千兵马出城,对外名目是说前往徐州以做驻军轮防。”

“如今看来,是去了长江沿岸,准备攻打吴郡了?”

“应是如此。”

那都伯还未回答,一旁的程昱已抚须说道:“今距王政新婚尚不足半月,吴郡重镇曲阿便已失守,可见此獠早有准备。”

“嘿,说起来曲阿失陷如此之开,倒也怪不得程普轻敌大意,谁能想到王政会这般处心积虑?不仅选在寒冬腊月的年关出兵,还要假借婚事以惑天下人之耳目,为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恐怕这意指之处,也未必单仅一个吴郡。”

“程公说的不错。”

那都伯面露佩服之色,“丹阳的确似也发生军情,李校尉亦有猜测,黄巾贼寇极有可能兵分两路,意图一举拿下江右二郡!”

“倘若如此,王政此番出动的军力必不在少。”荀或柔和悦耳的声音响起:“恐怕不仅是寿春,下邳和广陵等地亦有兵马调动。”

曹操微微颔首,又问了这都伯几句别的,都是有关江东各地情况,大致了解差不多了,“可还是有什么要事需禀报的?”

那都伯犹豫了下,欲言又止,“要事倒是没有,不过小人等在寿春时,曾听到一则坊间传闻,颇为奇怪。”

既说是坊间传闻,便是未辨真伪,自然不会放在军报提及,但这都伯这般作态,曹操倒是来了兴趣,探身问道:“什么传闻?”

“这传闻听说是从一群往返长江两岸的船客传出来的。”

那都伯道:“据说在曲阿之前,临江的丹徒便先受到了一群贼匪的袭击,而这群贼匪,有人认出乃是临淄的冀州军所扮。”

话音刚落,堂内众人齐齐动容,曹操最先反应过来,哈哈一笑,“确是坊间传闻,无稽至极!”

“本初兄麾下勐将虽多,却以河北四庭柱居首,结果先有文丑死于开阳,后有高览改换门庭,可谓直接在王政手上折了半数,此事世人皆知,双方仇怨如此之深,早晚必有一战,而胜负未分之前,冀州军又如何出现在徐州军的后方腹地?”

一边大笑,一边随意地挥了挥手,“你等远来送信,路上也辛苦了,且去早些歇息吧。”

“诺。”那都伯躬身接令,凝神静气,小心地倒退出门。

直到对方的背影彻底消失,曹操面上的笑容一敛,双目厉芒烁闪,旋即顾盼左右,沉声说道:“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程昱道:“商贾之言,不足以信。”荀或则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当细细斟探之后,再做定夺。”

曹操微微颔首,眼光再落到司马懿的身上,神情自若地问道:“仲达呢?”

司马懿思忖片刻,拱手说道:“臣以为此事极有可能。”

“哦?”

曹操饶有兴致地看了眼司马懿,“那你且舒陈己见,说来听听。”

荀或和程昱亦是同时露出注意的神色,想要看看司马懿为何会说这话。

“是。”

司马懿从容不迫地道:“臣之前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王政怎会在此时再度用兵,须知江东之地固然重要,眼下却非不可或缺,而以其当前所处的形势而言,御敌之重,更甚开疆,此举殊为不智,今日方才恍然大悟,却是此子胸有成竹。”

听到这话,荀或沉吟不语,陷入了思忖之中,曹操则是双目亮起来,显是体会到司马懿说话中的含意,程昱则看了眼司马懿,沉声问道:“仲达为何有此评断?”

司马懿微微一笑,望向程昱,“在下想要先请问程公一句,此番突袭江东,是王政去年至今第几次用兵了?”

“伐北海,援豫州,战孙策,灭袁术...”程昱思忖片刻道:“应是第五次了。”

“正是如此,光是大战便有五次,中间还有类似驰援泰山的战役...”

司马懿道:“从年头战至年尾,无时不战,日日未歇,动费何止万计,士卒岂不凋瘁?一些精锐人马或可靠着军功,重赏刺激下继续奋勇向前,普通兵卒却是早已精疲力竭,不仅厌战,恐怕还会畏战。”

“此事连在下一外人都能看的出来,王政岂会不知?所以其此番攻打江东,必有三个原则。”

“什么原则?”

“一则动用兵马不会太多,普通士卒军心不振,士气萎靡,上阵无利反而有害;二则必须以快打快,行斩首之道,以求速战速决,趁着吴郡、丹阳其他郡县还没有反应过来,不及驰援,先将两座郡治直接拿下,后面再徐徐荡平其他顽抗势力,这也是他特地选在凛冬之际,更以大婚掩人耳目的原因,至于第三么...”

“兵力既是不足,即便都是百战虎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