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4. 第257章 印度行
设置

第257章 印度行(2 / 3)


尽管易卜拉欣汗一直身处闭塞内陆腹地,但也能从不同渠道获悉一些外面世界的消息和传闻。

整个印度次大陆人口亿万,物产丰裕,一直都被盛传为“流淌着无数黄金和珠宝”的地方。

在这片地区,有齐国人的殖民领地,也有莫卧儿帝国、马拉塔帝国、迈索尔王国、科钦王国等地区大国,若说齐国人凭借其强大的海上力量,控制了印度沿海部分领地,易卜拉欣汗是认为有可能的。但要是说齐国人已完全掌控整个印度地区,他觉得是不太可能的。

齐国跟印度又不接壤,人口又不具有压倒性优势,加上人种、宗教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他们怎么可能会占领整个印度呢?

最多就像是在波斯一般,通过对当地的统治阶层施加影响力,从而攥取政治利益和商业利益。

你总不能说,就因为齐国曾两度击败了莫卧儿帝国,还重挫了马拉塔帝国,就实现了对印度的实际控制?

长途旅途是艰难的,也是异常乏味枯燥的,从坎大哈离开后,一路上向南,所经之处皆为漫漫黄沙和遍布碎砾的戈壁,暴烈的日头,强劲的狂风,时不时卷起的飞沙走石,仿佛使得整个商队都置身于地狱之中。

在路途中,易卜拉欣汗惊奇地发现,那些盘踞在沿途大大小小绿洲上的部落势力,似乎都非常卖齐国人的面子。他们不仅没有任何留难行为,反而会为他们这支驼队积极提供必要的食水补充,对商队里的齐国人更是极为客气。

这固然有当地部落不加伤害往来商人的古老传统,但最大的原因恐怕是被齐国人的武力所慑服了。

数年前,齐国人联合喀拉特汗国攻打坎大哈的吉尔扎伊人,定然在路过这片地区时,展示了强大的武力,并给予了他们应有的教训。

否则,就凭阿富汗地区彪悍的民风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如何会这般讨好齐国人?

夹在坎大哈波斯人和喀拉特汗国两大势力之间,而且地贫人瘠,哪有本钱敢跟齐国人相争。

况且,往来通行的商人驼队也为他们带来了许多外面世界的各种稀奇玩意和急需的粮食,多少也改善了他们的落后而又封闭的社会状态。

这段艰难的行程虽然只有短短两百余公里,但仍旧走了半个多月,就在易卜拉欣汗感到万分绝望之时,整个驼队终于进入了喀拉特汗国境内。

这个由俾路支人建立的汗国如今俨然已沦为齐国人的保护国,所有的内政、外交和军事基本上都被齐国人所控制。据说,就连汗国继承人的确立,也必须经得齐国人的认可和同意,方能“合法”地继续统治这个国家。

当然,在齐国的支持下,喀拉特汗国也获得了快速而平稳的发展,统治的领土范围也从六十多年前刚刚从莫卧儿帝国独立出来了仅限于胡布河沿岸狭长一段,迅速扩张至整个俾路支地区,不但侵占了大量原属于莫卧儿帝国的领土,还向西延伸至波斯萨法维帝国的锡斯坦边界,成为该地区举足轻重且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国”。

不过,对于这种毫无自主权力的傀儡汗国,易卜拉欣汗是不怎么瞧得上眼的,事事都要依从齐国人的吩咐,要想做出某些重大决定,还得要看齐国人的眼色,想想都是很憋屈的。

也不知道,这些愚昧而又野蛮的俾路支人为何会对齐国这般恭顺,甘愿成为齐国人圈在围栏内的一群“绵羊”。

在喀拉特汗国境内又走了一日,便抵达了汗国的都城基达即巴基斯坦奎达市,一座位于河谷地带的新兴城市。

喀拉特汗国以前的都城是胡兹达尔,虽然地处汗国中心位置,但深处山岭之中,交通不便,遂于二十年前,听从齐国人的建议,将都城迁移至基达。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建设,城市里陆续建起一批由齐国人投资的粮食加工厂、罐头厂、酿酒厂、硫黄提炼加工厂、砖瓦厂等现代工业,为这片闭塞而又古老的大地带来了一种划时代的文明。

齐国人还帮着修建了一条通往苏库尔的简易公路,与印度河形成水陆联运,可直接通达沿海港口,极大地提升了汗国的商品流通速度。

八年前,随着齐国喀拉特汗国联军击破坎大哈,驱逐了吉尔扎伊人势力后,更是打通了俾路支地区和阿富汗地区之间的商贸流通渠道,更是促进了基达城的商贸繁荣,并为喀拉特汗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贸易税收。

基达城的周边还有丰富的铜、硫磺、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喀拉特汗国王室、贵族,以及一些来自齐国的商人纷纷在该地投资开建矿场,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大肆采掘,然后运往苏库尔,或售于莫卧儿帝国,或经印度河驶至沿海港口,销往海外。

除了矿产外,喀拉特汗国还在齐国经济顾问的指导下,在境内大面积栽种棉花,以供本土日益增长的棉纺织原料需求。

不过,棉花种植面积增大了,势必会大大挤压国内粮食的生产空间。另外,整个俾路支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源不足,也严重限制了喀拉特汗国的农业发展,造成他们常年缺粮。

不过,借着齐国在印度地区构建的商业网络,喀拉特汗国倒是能获得充足的粮食供应,丝毫不担心饥荒情况的发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