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以扬大汉国威。
但是这帮大臣非得老泪纵横地跟他说,国库里拿不出一个子儿了。
大明
“淮右布衣……” 成功登基的朱棣一脸惊悚地看着天幕。
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吗,这是他早已经去世的爹爹,最常挂在耳边的自称啊。
朱棣的第一反应:他亲爹居然还活着?!
随即立刻否定,如果真还在世的话怎么可能任由他夺了侄子的天下。
毕竟他亲爹杀人可比他在行多了,那位可是真正的杀人如麻,要是还活着的话早就把他也杀了
……
但是这描述……
荒淫酒色,为非作歹,大兴土木,这是他二哥朱樉没错了。
脾气太坏,对厨子大打出手的,这必定说的是他三哥朱棡啊。
再接下来对弟弟们的叙述更是肯定了朱棣的想法没有错。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很可怕的事实摆在他面前。
朱棣本以为这个天幕是只出现在他的时代中的,但是以现在看来,恐怕是历朝历代都有……
别的不说,单论第一个评论者嬴政,如果不是有人开玩笑的话,那就是秦始皇自己本人了。
毕竟他当了皇帝之后天天被文臣耳提面命,可不能学秦始皇一样无道暴虐,最后落得个秦朝二世而亡的下场。
“炽儿煦儿,咱爷仨先别跟着评论,好好看看情况再说。”朱棣有些尴尬,在评论区看到去世的老父亲把儿子们,包括他在内一顿喷也就算了,连所有人都能看见。
而他为了彰显自己继承大统的正确性,没少往自己脸上贴金,说自己在先帝在时是多么多么的受宠。
这下面子里子都没了。
朱棣父子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着评论区,默默潜水,假装自己不存在。
天幕在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
在秦朝的紧锣密鼓下,在李世民,刘彻的提问被浩如烟海的问题淹没下,一天之后,天幕便消失不见了。
至于有的人捶胸顿足,后悔自己犹豫太久等如此这般,就和天幕没什么关系了。
大宋
赵佶气愤地摔了案几:“这天幕怎么走的这般快,朕的宰相们还没商量出结果呢。”
听闻天幕有要求,赵佶犹豫不决,下令召群臣进行商讨。丞相宰辅齐聚一堂,紧锣密鼓地商讨了一天,就各种利益分配还没吵出来一个结果……
天幕不等人,散的一干二净。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太气人了,都怪天幕,赵佶从来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
东晋 翟氏和离记
天幕消失之后的日子平淡无波……
才怪!
“翟氏,你当真要与陶翁和离吗?”今天的县令很头疼。
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走到和离这一步,多少都过得不太幸福。
翟氏自打天幕之后铁了心要离了陶家,自己在粟里找了一个地方安顿下来。
翟氏如今已经四十七岁了,她的儿子不放心翟氏一个人在外面,经常去劝她回家。
可翟氏性子倔,哪里能依她儿子的?她抽时间找人写好了状子之后便递给县令,申请允许她和陶潜,也就是陶渊明和离。
魏晋时期婚姻关系还是比较自由的,若双方感情不和,想要和离的话,可以在都同意的情况下正式“和离”,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但问题是,陶渊明本人不想离婚……
是的,他后悔了,他还没有像最后那般对翟氏极其的不满,内心里还是有着几分温存在的。
这是一桩难办的案子,县令很是为难。
天幕之后,陶渊明的家里热闹非凡,门庭若市,有不少仰慕追随他的人,其中不乏高门贵子,因此县令不想得罪于陶渊明。
翟氏道:“回县太爷的话,如今天幕已经道明,未来陶家必定会辜负于我,这是为众人所知的事。妾身不愿在日后朝夕相处中与陶君心生怨怼,所以我请求判两家和离,从此——”
“夫人,你真是这么想的吗。”陶渊明忍不住打断翟氏的话。“我保证,我以后会好好待你的,你看看家里,家里已经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了。我们以后会过的很好。”
翟氏没有给他眼神,被打断之后继续说:“从此一别两宽,再不相干。”
“我们还有孩子……他们都念着你。”陶渊明目露乞求之色。
县令此刻心里十分复杂,这叫什么事儿呢。
堂下的二位都老大不小,结果闹和离闹上了公堂。
这翟氏,也太不识趣了,有荣华富贵不跟着享受,非得要和离。
县令心下埋怨。
翟氏摇头:“不,是你先放下我的。我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