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4. 第225章 女帝番外八
设置

第225章 女帝番外八(2 / 2)


,在邸报上说得很清楚,是不收所有官员的私礼,这么一来,除了名下有产业的户部,与下辖农务司与器作坊的工部外,其它各部都很为难。

沈卓也没想到,他们的大婚,竟然也被对方给趁机利用了一把,不过他除了佩服对方时刻都将发生放在心里的心胸格局,并对此表示理解外,并无任何异议。

“你们大理寺最擅长的是什么?”

左书意迅速回道,“审理涉及文武百官的案件,核查、复审刑狱啊。”

“这不就对了,你们可以将大理寺侦办的一些典型案例,都列出来,编撰成文,倒也不必将具体过程写出来,只要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即可。”

左书意有些迟疑地回道,“那些案例,确实算得上是我们大理寺的特产,可是将它们编撰成文后,当作送给陛下的贺礼,会不会不合适?”

沈卓语气肯定地回道,“陛下素来重视民间教育问题,只要你们在内容的编撰方面多用些心,编写得通俗易懂些,就能起来宣传国法、警示官员与百姓的作用,陛下肯定会很乐意收到这样的贺礼。”

柳平也赶紧问道,“表哥,依你看,我们九门提督府该送什么特产好?”

想到邸报上的内容将会带来的影响,沈卓提醒道。

“京里接下来肯定会聚集许多外地来的人,你们维护好京城内外的治安,确保不会生乱,就是最好的贺礼。”

“表哥,我说的是你与陛下大婚的贺礼,京中聚集外地人的事,我们当然知道,过两个月就是秋闱,那些举子已经在陆续抵京,提督大人已经再三强调,让我们要加强戒备,陛下大婚期间,肯定更不会放松。”

沈卓有些头大的解释道,“不止是将要参加今岁恩科的举子,随着这份邸报传遍大安全境,势必会有许多商人进京,参加各地特产的品鉴会,那些商人的数量,肯定比参加秋闱的举子还要多得多。”

柳平好奇的问道,“为什么?”

因为这才是那位让各地献上自家特产当贺礼的目的,不过这次显然是对方的一个尝试,还不知效果如何,所以沈卓不便解释得太过透彻。

“这是一次可以趁机了解大安境内各地,都有什么特产的大好机会,有些商人肯定想要趁机看看那些特产中,有没有他们需要的产品。”

得了指点的两人回到衙门中后,跟上官说起沈卓的这些建议,都成功引起重视。

对九门提督府而言,他们很快就发现,事情还真像沈卓所预料得那样,除了陆续进京的举子,还有一些商人,也都陆续上京,使得京城中的客栈房间,陷入一间难求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九门提督府不仅要负责安置一些因抵京晚,找不到住处的举子,还要协调京中一些有空置房间的人家,将房子收拾出来出租,同时还要加强巡逻戒备。

若非提前做过应对这些情况的准备,他们肯定会被这种意外状况给打个措手不及。

时间很快就来到将要举行秋闱的时间,正宁帝虽然已经正式退休,何殊还是请他出来当殿试的主考官。

即便现在的科举内容已经逐步做出一些调整,但是对何殊而言,审阅那些举子的试卷,依旧是件极有压力的事。

不过对于会试与殿试的考卷,她都会亲自审查与抽查,审查排名靠前的那些是否写得言之有物,抽查落第或是排名靠后的试卷中,是否存在漏网的人才。

哪怕这些落第的举子还可选择参加后面举行的大招录,毕竟科举入仕的起点,显然要比大招录高,所以何殊向来重视每场考试的公平。

所以她从不吝让所有人都看出她的态度,已用几次案例告诉所有大臣,她会做到哪一步,敢在各种考试上做手脚,相关责任人,一个都跑不掉。

因正宁十八年的科举刚过去一年多,这次的恩科,不管是参考的考生人数,还是招录的人数都相对较少一些。

先后忙完这届的秋闱与大招录后,时间就已接近她的大婚之期,各地的贺礼已经陆续抵京。

伴随这些贺礼入京的,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还有家中有钱有闲,特意上京赴女帝大婚这场盛会的百姓,使得京中人满为患。

为此,连国子监的那些考舍,都被征用为临时客舍,用来安置那些实在找不到地方住的人流,九门提督府上下更是打起精神,日夜加强巡逻,生恐在此期间出现什么错漏。

接到九门提督府递交上来的各种统计数据,何殊这才发现,这场‘展销会’性质的贺礼品鉴会,在民间所引起的重视程度,尚在她的预估之上。

这也让她认识到一件事,就是老百姓们的生活得到的改善程度,可能比她结合各地报上来的数据,进行保守分析得出的结果更好一些。

毕竟只有当百姓们的吃穿之类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有多余的钱财,去追求一些更为丰富的物质需求。

老百姓们有了需求,才会出现市场,从而涌现出更多的商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