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宫廷悠游岁月
  4. 第 156 章 宫廷岁月156
设置

第 156 章 宫廷岁月156(2 / 4)


等的同义词。不见得他们都是坏人,但确实是社会的不安定份子。

于德忠就是一个典型,他年少时家贫,饭都吃不起。但大约是天赋异禀,即使是这样,也自小生的高大敦实。又因为他有一个做低级军官退下来的舅舅,时不时去舅舅家混饭的同时,还学了几手军中武艺——这些成了他十多岁时在街面上混饭吃的本钱。

说是混饭吃,其实也就是给赌场做打手的同时,兼收些保护费。若是他的人生没有意外,估计也就是年富力强时欺压百姓,有成算的话,将来自己也能成为一霸。没成算的话,到老也是潦倒,当初做的孽都要还回去。

当然,到不了老,江湖子弟江湖了,这也很可能。好勇斗狠的,死在那些事上再寻常不过。

但于德忠的人生偏偏就出了意外,他十七岁那年,县里新来的县令是个精明强干的‘青天大老爷’。一通扫黑除恶下来,于德忠上头的人就没了——他这样的小喽啰没有特

别大的事迹的,只要不做出头鸟,倒不少躲过去了。

于德忠就躲在他舅舅家,好歹没被抓进大牢。只是这样一来,他的日子就难过了,加上在投奔舅舅家那些日子,舅舅一家也难免说些奚落、嫌弃的话。年轻人气性大,于德忠左了性子,竟然就通过一个同乡的路子净身到宫里做太监了。

想着的是舍得这一刀,将来一定要在宫里混出个人样来...大家看不起太监是真的,但一些出身底层的太监不断靠近权力,从而有钱有势,大家也是看得到的。

封建社会哪有那么多‘上进’的路?不是所有人都能读书考进士,又或者做生意发家致富的,至少于德忠家不行。相较而言,进宫当太监竟然已经是于德忠难得的上进的机会了,即使这条路其实也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能混出来的很少。

但于德忠刚开始的也不知道这些啊,是进了宫才晓得宦官也不是人人都能出头的,更多的还是底层的碎催杂役。

总之又经历了种种,因为一些风云际遇,也因为于德忠聪明又手狠,他在宫廷很快成长起来。如今他也是相当得力的宦官了——别人办不好的事他总能办好,即使办的手段狠了些,时不时还要杀人,上头也愿意用他。

“都知。”于德忠向王志通拱了拱手,也没有多废话,直接便道:“前几日官家吩咐查的事儿有些眉目了。”

王志通就猜到他要来说这个了,毕竟最近要用到于德忠的事儿就那么一件——官家觉得高顺仪害食病那事儿有蹊跷,自己想到要赐高顺仪杧果等稀罕果子就不正常,所以叫王志通安排人手去查。

要王志通来说,这能有什么蹊跷呢?便是官家赐高顺仪杧果不正常,里头巧合多了些。可就一样,高顺仪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能吃杧果,旁的人哪里能知道?就是官家关心高顺仪太过,所谓关心则乱,一时想得多了,便要叫人查个干干净净,才能安心!

当然,即使是这样想着,王志通也没有轻轻放过这件事的意思。他若是会糊弄郭敞,也做不到今日的位置了。有些事哪怕有自己的想法,也要一丝不苟地执行官家的意思——这件事不重要,表露自己的忠心和能干很重要!

至于说‘想法’,面对一位聪明的君主,他们这种人最好不要有自己的想法。

虽然王志通有所预料了,但于德忠承认自己是来汇报那事儿的,他还是有些意外。他本以为事情那么不着边际,于德忠应该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有一个结果——在王志通的印象里,于德忠行事上也不蠢,是不会糊弄差事的。

想到这一点,王志通心里有些没底了,难不成内里还真有事儿?这样想着,王志通面上一丝异色闪过,又很快恢复平常,道:“没想到德忠你这么快就有眉目了,不愧是你,一向办事都是又好又快...你且说来。”

于德忠看了看周围一圈,王志通会意,对伺候的小宦官道:“这天热,将门啊窗啊都开开,也好透风。弄好了,你再去外头弄些饮子来,你于爷爷来这里,一点儿奉承也没有,真是一点

儿眉眼高低也没学会。”

说罢,王志通又转而道:“德忠你瞧,这些小子就是蠢笨,这宫里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那时候要是这样的,哪能分来福宁宫,更别提福宁殿了!怕是一辈子都没有踏进这福宁殿的福气!”

于德忠此时看不出平时的心狠手黑,反而比一般的宦官还显得平易近人,有一股爽朗的市井气。就笑着道:“都知说的哪里话!都知身边的人不知道多机灵...便是原本不好的,到了都知身边也调理的好了。”

等到伺候的小宦官都退出去了,门窗又开着,确定很难被人听壁脚,于德忠才道:“...都知上回传的官家口谕,我听了后即刻派人去查。一开始查不出什么来,这事儿瞧着就是赶着了,不过有一点却叫我上了心。”

“先前在官家耳边提过‘杧果’等稀罕瓜果,还有说过高顺仪喜爱果蔬的...都分散在各殿,并不见得有更多往来,瞧不出什么来。”

“但在下看了名单,却觉得有些眼熟。想了想,这些竟都是与清新殿有些往来的——您也知道,后宫里的娘娘们,不少都喜欢打听些事儿。有的不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