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清第一太子
  4. 第29章 第 29 章
设置

第29章 第 29 章(2 / 4)


。那又如何?”

胤礽将孟吉祥唤过来:“你来告诉汗阿玛,一般百姓种出来的稻谷可有这么好的?”

“回皇上、太子。没有。奴才进宫前同父亲种了五年的地,从没见过像一号地这般,长得这么好的。”

胤礽眯眼:“那寻常你们种植稻谷亩产多少?”

“这个得看年成。年成不好的时候,颗粒无收也是有的。年成好的时候,还得看怎么种,伺候得好不好,勤不勤快。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亩产三百多斤,最好不超过四百。”

胤礽指着一号地:“那你觉得这些呢?”

“这里大约只有一分地,如今收割了一半。按目前计算,已有四十多斤。奴才看了一圈,余下的一半,长势同收割的那些差不多,收成相当。

“如此算,至少该有八十斤。一分八十,一亩当不会少于八百。”孟吉祥忍不住感慨,“奴才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收成如此之高的稻子。”

康熙震惊了,“你说的是实情?”

孟吉祥低下头:“奴才句句属实,不敢有一字欺瞒。”

胤礽笑道:“汗阿玛,吉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撒谎。但他进宫时才十二岁,如今又已过去多年,说的是当年的情景,现今如何,他怕是也不清楚。我已经让叔公去民间询问,想来应该快有结果了。”

胤礽将康熙先请出来,于毓庆宫小坐,没等多久,便听太监回禀:索额图求见。

索额图将询问的结果一一记录下来,呈给康熙。

“奴才问了名下庄子上的佃户,又跑了趟皇庄。京中皇庄虽不如兴州大,田地却是上等的。奴才名下的那些也全是良田。如此收成上自是该比普通百姓要强些。这两处的亩产,在保证风调雨顺的前提下,一般维持在三百七十斤上下。

“这可不只是庄头的言辞。奴才怕庄头只管事,不下地,对实际情形了解不够,或有错漏,共询问了五十七个佃户。结果一致。

“此后,奴才又去了趟户部,要来了往年各地粮产的资料。从中发现,便是江南鱼米之乡,收成最好也就四百出头。”

康熙深吸了一口气,努力遏制住澎湃的热血,“你可查清楚了?”

“是!户部农田司有位闵大人,出身寒门,早年家中贫困,未入仕前经常是读完书还得下田种地的。后来入朝为官,依旧保持了这个习惯,每年总会下地伺弄一番。

“他虽然没有多大的才能,却是个踏实肯干的。入农田司后,经常到下面去走动,实地考察,偶尔还会同农户们一起干活。

“若说朝中百官,谁最了解农事。奴才想非他莫属了。奴才特意将他带了过来,在门外等候。皇上若有疑虑,不如传他问一问?再有太子的那片地,总要让懂行的人来瞧瞧。”

“好!”康熙点头,“让他进来!不,带他直接去玻璃房,咱们也去!”

玻璃房。

闵大人不过从六品,连参加大朝会的资格都没有,往日是见不到圣颜的。突然被带进宫,自是战战兢兢,瞧见康熙,双腿发抖,好悬挺住了,没有殿前失仪。头上冷汗却一直在冒。

不过到了田里,他便如鱼入了水,先前的怯懦模样一扫而光。在一号地里转悠了一圈,闵大人几乎是手脚并用爬上来了,连害怕都忘记了,激动得说话都开始结巴。

“皇……皇上!这些……这是什么品种的稻子!根系发达,穗大粒多。臣种地二十多年,查看农田不计其数,从未见过这种稻子!也就是此地种地面积太小,若能亩产,当有八百斤左右。便是与现今民间过往收成最好的时候比,也差不多翻了一倍!”

康熙目光锃亮:“当真?”

“当真!”

康熙看向胤礽:“你这稻子怎么杂交得来的,可能量产?”

胤礽:……他汗阿玛真是高兴糊涂了。居然问他一个七岁小孩儿这种问题。

“汗阿玛,您是知道的。儿臣当初是心血来潮,想着马跟驴能够杂交,柚子和橘子能够杂交,水稻应当也可以。这才试一试。

“本来是想看看杂交出来的品种是不是比素日里的大米要好吃,没想到一号田的收成居然这么好,说来全是意外之喜。如今您问儿臣能否量产,儿臣也不知道啊!”

康熙回神,是哦!胤礽怎么会晓得!

胤礽又说:“地里的这些,儿臣打算让吉祥他们今天就全部收割完。连同之前收割好的,儿臣全妥善保存着,准备送与汗阿玛。汗阿玛不妨先在皇庄试一试。刚巧,如今正值播种之期。若再晚,怕是就要错过了。”

康熙一愣,终于明白过来,胤礽之前所说这份寿礼只能早,晚不得是什么意思。确实晚不得啊。晚了,就只能等明年了。白白浪费一年时间,这可不行!

“那就赶紧收割!”

胤礽笑着招手让孟吉祥等人干活,自己跟着康熙出来,端了杯茶让他缓缓情绪。

“汗阿玛,皇庄的田地好,里面种粮的也都是好手。这方面自是没有问题。但庄头往日里只管一庄之事。虽然都是种地,可这回不一样。儿臣觉得需另派个负责的。还要位高权重,能让庄头忌惮,不敢争权惹事。”

康熙瞄了他一眼,怎会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