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增在衙门接见了康悦然,听康悦然说完,他捏了捏眉心,问道:“你到底是建了个码头还是集市?” 康大忽悠立刻上线,“码头也可以是集市。贺大人,我不是想给你添麻烦,但你想想,商户生意好,商税也交得多不是。 另外,我留了好大一块地方建了集市,脑子灵活的百姓来集市摆摊子卖东西或吃食。 但他们来了集市就顾不上田地,那自然就得请那些木讷一些百姓帮他们种地,那百姓就都能增加收益。” 能让百姓增加收益这一点打动了贺增,一遇灾情,朝廷就得赈灾,说到底,就是因为百姓太穷了。“码头太大,至少得需要一百名护城军巡逻。” “其实码头也有巡逻的壮丁,护城军少点儿人也没事。” 康悦然做事,贺增还是放心的。“你回头列个详细的章程出来,不能让百姓只顾着做生意而荒废了田地。” “好!我会做好引导的,另外,我回头再去找一下郭大人,安州那么多荒田,可以鼓励百姓赚了钱去买荒田开荒。 若能让百姓在荒田上自由耕种,我觉得百姓应该很愿意买荒田。” 朝廷有规定,百姓是不能随意改变田地用途的。种粮食的就得种粮食,不能随意改种果树或者桑树之类的。 鼓励百姓开荒也是太守的职责,“开垦的荒田必须有三成种粮食,余下的可以由百姓自行支配,我会让郭大人划出荒田并规划好的。” 三成很合理!“多谢大人!” “章程年后给我即可!我这两日就回京,可有要我帮着捎的东西吗?” “谢谢大人,我还真有要捎的东西,我明日送到府衙来,麻烦大人帮我带到京城交给平王爷。” 贺增笑道:“好,你尽管送来!” 康悦然得了贺增的准信,立刻给何一帆四人传了话。那四人又立刻联系了各个商户,看商铺的位置、签契约,年后还要装修、摆货。 晚上,康悦然把她答应给余家的书,还有答应给柴容等人的白砂糖都放到一个箱子里,然后给柴世景写了一封信,托柴世景转交。 随后,提笔写起了关于码头集市的章程。 她睡的晚,起的也晚。刚起床,蒋杰就上门了。 蒋杰先是将窑口的一应地契、卖身契都交给康悦然。“曹山的地契、窑口那块地的地契,还有窑口十几个窑工的身契都在这里了。” 康悦然翻了一下,确认无误后就收下了,“蒋老爷,你种桑树的地买好了吗?养蚕、缫丝的作坊建好了吗?” 把经营多年的窑口卖掉,他考虑了好久才决定。“我在绿桑县看中了一个二百多亩的桑园,只是对方要价过高,所以还没有买。至于作坊,也还没建呢。” “贺大人一直鼓励开荒,如果你愿意等,可以找郭大人买上一片荒田,我也可以帮你买桑树苗。 如果你不愿意等,我可以多给你一些银子,让你买了那个桑园。” 蒋杰赶紧回道:“我想买桑园!康大东家,开荒耗时太久,而且也不知道能不能种的活。” 康悦然拍了拍地契和身契,“那你开个价吧!” “康大东家看着给吧!” “你卖、我买,这是生意,怎么能让我看着给呢。你开价就行!” 蒋杰垂下眼皮,在心中计较了一翻,道:“我想要一万五千两银子,康大东家,曹山可不比白头山小。” 要价贵了点儿,但也不算离谱,毕竟不是所有的瓷山都和白头山一样便宜。 “曹山的确不小,但你家的窑口已经经营十几年了,一万五千两贵了点儿,不过,我刚刚说过可以多付点银子,那就一万五千两吧。” 蒋杰松了一口气,“听康大东家的!” “给你金子行吗?” “行啊,那有啥不行的!” 康悦然叫来李二饼,让他取了一千五百两金子过来。双方签了买卖契约,一手交地契、一手交金子,算是完成了这桩生意。 自此,安州四座瓷山、四个窑口都归康悦然所有。 她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给四个窑口做了规划,然后叫来了四个管事、五个掌柜还有于红火一起开个会。 坐定后,康悦然先说了过年时对伙计们的安排。腊月二十五放假,正月初八上工,放假期间的工钱照发;过年的节礼,每人三十斤大米、一匹粗布。 后又看着规划书,一条一条地念。 四个窑口,白头山烧碗碟、北古山烧茶具、九柱山和曹山烧摆件等工艺品。 过了年,除了京城和安州城内的那间铺子,余下的都关掉。 在明州、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