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在现代留过学
  4. 第九十三章 觐见
设置

第九十三章 觐见(2 / 3)


赵煦就不由得羡慕不已。

而在文彦博的右侧的老臣,在身高上不如文彦博,精神状态也只比文彦博好一点。

那就是韩绛了!

赵煦上上辈子没有见过他。

但听说过这个老臣——主要是从生母德妃朱氏嘴里听说的。

朱氏随大行皇帝灵驾去往河南府,回来逢人就说韩绛的好话。

然后就被太皇太后骂哭了——你只是一个先帝妃嫔,何德何能,敢受韩绛这样的元老礼遇?

顺手,韩绛就被从河南发配去了大名府,韩绛最后也死在了大名府。

心里面想着这些,殿中的两位老臣就已经持芴行礼。

都只是微微欠身,拜了两拜:“老臣彦博,拜见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恭祝圣躬万福!”

“老臣老朽,难以全礼,望岂恕罪!”

赵煦眉毛跳了跳。

倒是韩绛很守礼法,语气恭敬的拜道:“提举西太一宫使、知河南府臣绛,拜见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敬祝圣躬万福!”

“两位元老免礼!”帷幕后的两宫都已经起身,表示不受两位元老大臣的礼。

只有赵煦依然端坐不动,轻声吩咐着身旁的冯景:“冯景,快去给两位元老股肱赐座!赐茶!”

“唯!”

于是,早就准备好的椅子,被搬到了两位老臣身后。

有内臣小心翼翼的在冯景指挥下,搀扶着两位元老坐下来,又有人奉来茶汤。

文彦博坐下来后,端起茶盏,先喝了一口,然后拜谢了一声。

韩绛也跟着拜谢了一声。

赵煦程序性的说道:“两位元老,不辞辛苦,从洛阳而来,一路船车劳顿,未及歇息,便直接入宫朝见朕和太皇太后、皇太后,可见实乃国家元老,社稷股肱!”

“不敢!”文彦博持芴低头:“老臣在洛阳,在来京路上,已闻陛下种种纯孝之行,仁圣之举,国家有此少主,老臣深为祖宗庆贺,只恨不能飞入京师,拜谒陛下……”

“今见陛下,神俊早成,法度已具,果是社稷之主、国家圣君,老臣诚惶诚恐,为天下贺也!”

赵煦听着,保持着笑容。

但……赵煦可记得,从洛阳到汴京,自从导洛通汴后,大体可以顺着洛河直下,最多三五天就可以直抵汴京。

司马光入京就是这样。

可文彦博和韩绛,却在路上磨磨蹭蹭了十几天,想都不用想,他们大概是一路游山玩水过来的。

韩绛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持芴道:“陛下缪赞,老臣实不敢当!”

这点小节,赵煦也不计较和在乎,看了看帷幕后的两宫后,赵煦才接着说道:“父皇奄弃天下,朕以幼冲之岁,甫登大位,实在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唯恐祖宗江山社稷,在朕手中有所损伤……”

“诗云: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又云:嬛嬛在疚,于乎皇考!”

“朕今亦然!”

于是,无论是文彦博,还是韩绛,在赵煦的话后立刻站起身来,恭身持芴而拜:“老臣等虽已老朽,尤愿为陛下,尽老臣之忠,效驱策之任!!”

原因很简单。

因为赵煦引用的诗句,来自于诗经之中,成王在宗庙之中的自述。

换而言之,这是将他们两个老臣,比喻成了辅佐成王,治平天下的周公、召公。

哪怕是文彦博这样历经四朝,早就已经炼得铁石心肠的人,也是为之动容不已。

韩绛甚至掉出了一滴眼泪。

没有儒家大臣,逃得了那些打在他们思想深处的钢印的影响。

赵煦继续说道:“两位元老不可多礼!”

“朕今日在福宁殿中,还和母后提起,待两位元老入京后定要当面与两位元老请教军国之事!”

“还请两位元老,勿有忌讳,凡军国利弊,国家事务,皆可直抒己见,凡有所益者,朕必从之,便有所失言之处,也绝不怪罪!”

这话,文彦博特别喜欢。

求直言的少年天子?

从未有过执政经验的两宫?

实在是最好表达和描绘他的政治意见的人物了。

就是……

文彦博看了看旁边的韩绛,觉得这个人实在有些碍眼。

因为韩绛是做实事的大臣。

虽然他经常做错事。

可几十年的地方治政经验,却是可以轻易戳破他那些编造起来的迷魂汤。

何况,韩绛马上要拜相了。

他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在两宫和天子面前,讲那些话吗?

想到这里,文彦博就决定退一步。

他持芴拜道:“皇帝陛下,垂询老臣,老臣诚惶诚恐岂敢有所藏私?”

“愿乞三日,待老臣仔细斟酌后,独奏于殿中……”

韩绛却已经等不了了。

他直接持芴上前,拜道:“老臣蒙太皇太后、皇太后圣旨垂询,又蒙皇帝陛下亲问国家之事,诚惶诚恐,乃有一二迂腐之间,愚钝之言,愿献太皇太后、皇太后及皇帝陛下圣聪之下……”

注:韩维、李常后来都因为同情或者支持免行法、青苗法被逐出朝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