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在喝醉的时候,他还是会用自己的语言抱怨,为什么自己不是个承平国人。
他以为用他们国家的语言说话,没人听得到,偏偏巧,附近就有会外文的学生,竟然直接跟他交流起来。
至于那个会外文的学生,之后跟着他回国,直接被国王重用,那就是后话了。
那个学生一生都在传播承平国文化,一生都以自己是东方国家的臣子为荣。
当然也不妨碍他帮着国王打遍四周当贵族。
遥远的国家都如此,何况周围。
更何况承平国内部。
跟纪炀早些年预测的一样,承平国因为和平稳定,有丰收的环境,迎来人口大爆炸。
中原,江南,简直挤得不行。
没办法,好地方谁都想去,可大家都来了,一家都分不到几亩地,根本不够用的。
这时候就能显现出纪炀的先见之明,他早就提过移民的想法。
那就是把百姓往四边迁。
这人多,那就挪挪。
而且他早早提出要开发岭南,粤东,北边,以及西南等地,那边大片荒地等着人开发。
再用蒸汽机解放劳动力,投入更多更快的发展。
可以说,若不是纪炀早早有这样的规划,如今的承平国必然失控。
毕竟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没经历过的时代。
发展的太快,太好了。
随着人口迁徙,通过机器改造环境,更适宜居住,人口的压力进一步缓解,至于住着住着,就要到关外,那他也没办法。
反正现在关内关外,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
大片土地的开耕,也意味着国家的税收是又进一层。
给承平国百姓的福利进一步落实。
但凡六岁以下孩童,七十岁以上老人,都要登记在册,特别是九十岁以上的老年,每个月要给一次粮,每三个月官府要发一次肉。
那些寡居,无儿女的老人更要照顾。
没有爹娘的孩子官府也要照拂到,朝廷会时时派人巡查。
特别是那些流落街头的小孩,等查到是哪个地方管辖的,必然会严惩。
这样郑重对待生命的态度,让更多人感念皇上的恩德。
他们的皇上就是好心肠。
还有纪大人,就是个好人。
不仅是吃食上,还有以国子监主持的,让各地官学开设医学。
官学本就已经深入到县里面,让这里开设医学,更能辐射周围。
也没指望他们都能当名医,能给当地乡亲减轻病痛,这都是好的。
一时间,四周的百姓更是争着抢着都要进到承平国。
要知道普通人家哪敢生病,生病要命还要钱。
看看人家承平国。
可惜纪炀也想到这点,他们都沾了搬到关外的承平国百姓的光。
为了照拂关外的承平国百姓,医学自然也要走到那边。
那些国家首领见了,也只能捏着鼻子答应。
不答应能怎么办,人家又不是军队,人家是大夫。
若伤了他们的人,承平国的枪械队是开玩笑的?
没看北边那个叫江白鹤的小丫头,放在其他时间,她那小身板,都不够打的。
可那手狙枪用的实在好,□□也厉害,根本没人打得过她。
若来一个江云中的列队,他们这些人只有跑路的份。
人家承平国兵强马壮,谁比得过啊。
更有些国家,已经主动并入承平国。
这是真的不费一兵一卒,就归入囊中。
其实有些时候过去接收的官员还不高兴。
看看你们的发展水平,再看看我们的发展水平。
并入我们,我们就要给你们看病,让你们吃饭,让你们读书,简直太费功夫了。
但人家主动臣服已经够低三下气了,承平国拒绝个两三次,也只好接纳。
在泰安年间,基本就是,纪炀开始捣鼓新东西,皇上稳定局面,纪炀捣鼓出来了,整个国家一起致富。
趁这个时候,有些东西也被他慢慢更改。
比如农业税变化最大。
农田的税收二十分之一,其中的山泽税也有更改,以前是打渔砍柴都要交税,现在规定如果是个人少量用,那就不在纳税范围。
如果是商贾获利,则要照常收钱。
各种商税也不再那么复杂,根据各行各业情况,都有相应规定。
税越简单,越好收,也越不容易出空子。
税收这块,基本是皇帝岳家金家,以及林家林启同时监管。
特别是商税,必须要及时交税,周围百姓都能举报,举报还有高额奖金。
只有保证各处商税的正常,那样才能让农税少交些。
承平国的商税自不用说。
如今一年的商税,都抵得上先皇在时十年的商税。
并非先皇不努力啊,而是蒸汽机太超版本了。
不过能在变化如此巨大中,稳住局面,让整个承平国平稳运行,皇上等人也是竭尽心力。
每个月大量奇珍异宝在港口登陆。
皇上却觉得,纪炀似乎还是没那么